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81节(2 / 2)


  杜科对杜府的管家还是非常信任的,如果不是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实在重要的事情,管家不会派人来兵部衙门找他,所以必然是要事。“让他进来。”

  “是。”

  守卫跟着进来,给杜科见了礼便道:“大人,方才府上来了一名客人,自称是武德将军秦放秦将军的私卫,他带着秦大人的书信说有要事求见您。他还说秦将军带着投诚的蛮子去云襄县安置,途径环水县五里坡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杜科先是一愣,一时之间对秦放这个武德将军还没足够深刻的印象,守卫的话在他的脑海里过滤了一边,才想起秦放这个人。

  秦放途径云襄县的时候发生的事情,那么必然跟云襄县有关。秦放虽然是正五品武德将军,但没有权限插手云襄县的事情。可如果是一般的事情,他是正五品,县令不过正七品,也不会不给他面子。所以,能让秦放派私卫送信过来,可见这事情不简单。

  杜科马上回了府。

  杜科一回到府里,便道:“秦将军的私卫在何处?带他来书房见我。”

  陶山马上被带到了书房。

  说实话,进杜科的书房时,陶山就很紧张,等他见到了杜科的时候,两条腿都要发抖了。没办法,实在是杜科的官威太大了,这种浑然而成的气势,属于今上面前大红人的气势,胜过陶山平生所见的每一个人。便是在军营的时候,见到了永和侯,都没这么害怕的。

  陶山直接跪下:“草民陶山见过大人。”

  杜科也没和陶山摆官架子,在一个私卫面前摆官架子,能摆出什么花样来?“秦将军的书信呢?”

  陶山马上从怀里拿出书信。

  杜科接了书信,先看了书信的蜂蜡,完好,上面还有秦放的私印。接着他拆了信,等他看完里面的内容时,脸色也直接黑了。

  杜科生平见过的大事情不知凡凡,再大的事情也大不过跟着今上夺嫡。可是,看到秦放的信,他是真正愤怒了。县太爷和盗匪勾结鱼肉百姓,这事情不管放在哪里,那都是叫人寒心的。

  县太爷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皇上的脸面,县太爷和盗匪勾结,岂不是打皇上的脸吗?

  愤怒之余,杜科又忍不住笑了。这个秦放,有点意思。军饷没了,会打盗匪的主意,却不了牵扯出这样的大事情。

  说起了,秦放的做派让他想起了一个人。早年间,永和侯剿了永州地界所有的匪,所得赃款全部用来当做军饷,这事情他们一些人也都知道,没有想到如今出了个秦放。

  说起来,用盗匪的赃款当做军饷,也相当于把赃款给了朝廷,毕竟军饷是朝廷欠下的。

  不过,秦放比永和侯好一些,秦放只取了三成。如果是永和侯那个奸诈的老家伙,肯定全部取走。

  杜科倒是有些好奇,秦放怎么会把这封信交给他的?按理说,秦放可以直接上奏?

  杜科对陶山道:“你且跟着管家去歇息,等本官安排好了,你再把本官给秦将军的书信带回去。”

  陶山:“是,听大人的。”

  云襄县这样的大事,杜科自然不可能埋下,他马上就进宫了。

  御书房

  启国的部分地区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像秦放带着的投诚蛮子大队发生了流行性感冒还算不上大事情,有的地方发洪水冲塌了水贝,有的地方闹了水灾,这才是大事情。

  这两天,为这这些事情,皇上的心头很烦。

  甚至京城里有些谣言四起,说是皇上夺嫡得来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老天眼这是看不下去了,所以下雨来惩罚他。

  这些话当然是有心人传出来的,可是身为皇上,他听了这些话,就算知道是有心人传的,心里头难免还是会想,当真是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吗?

  “报,启禀皇上,兵部侍郎杜科杜大人有要事求见。”

  皇上看奏折的动作停下,他轻轻拍了拍桌子,然后道:“让他进来。”

  杜科进了御书房:“微臣参见皇上。皇上,微臣这次……”

  皇上打断杜科的话:“听听,让朕来猜猜,你这次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是也不是?”

  第103章

  杜科寻思着该怎么回答皇上的话, 直接回答皇上你错了,这话是不太适合的。但事实上,这件事在杜科的眼中, 也不算上坏事, 至少秦放已经把事情解决了, 而且没有伤害盗匪里的无辜的女子,且所有的证据也到手了, 只要处置了盗匪和县太爷, 把那盗匪窝里剩下的七成钱财还之于民, 皇上的声望必然提升。所以在杜科看来, 这件事再完美不过。

  可是,问话的是皇上啊,就算皇上会大度不计较, 可身为臣子的,还是要说好听的话。杜科能成为皇上的心腹, 在皇上夺嫡前就偷偷站队,自然是有脑子的人。

  所以杜科仅仅是沉思了一会儿, 便回答:“这件事于皇上、于朝廷来说,是坏事,但胜在事情已经解决了七成, 所以又是好事。故而皇上的回答在微臣看来,半对半错。”

  哦?杜科的回答勾起了皇上的兴趣,他轻笑的看着杜科:“这倒是难得了, 能从你的口中听到这样的回答, 可见你对这件事的解决态度和措施,还是相当满意的啊,你只差没告诉朕, 朕猜错了。”

  杜科严肃道:“微臣不敢。”

  皇上哼了声:“得了,你倒是把事情说来听听。”

  “遵旨。”杜科接着道,“皇上还记得永州边关军营的秦放吗?”

  “秦放?”皇上想了想,“是那个提出把投诚蛮子化整为零来安置的秦放?”的确有印象,主要是这事情发生在不久之前。

  杜科道:“是,这件事还跟秦放有关。”能让皇上有印象的人,且听皇上的回答和神情,还是个不错的印象,那可是件好事情。“秦将军带着三千的投诚蛮子步行去云襄县安置,顺便调任为云襄县的守城将军,途径环水县,发生了两件大事情。”

  皇上挑,神情变幻莫测:“环水县?朕记得环水县还算富裕。”环水县骑马到京城要三天的时间,这路程不远不近,但从启国的地里位置来看,还算不错的了,所以也算是个好县城。“怎么?这还算富裕的县城,还能发生两间大事?朕也没有收到环水县的奏折。”

  启国没有内阁,除武将奏折会经过兵部,余下的奏折都是直达天听的。也就是说,如果环水县出了事情,这奏折会直接送到皇上面前,然后经由内侍区分。奏折根据颜色的不同,来区分紧急情况。然后皇上再从奏折的紧急程度开始批阅。

  杜科道:“第一件是秦将军带着的三千蛮子中有几百人生病了,此病为传染性的着凉,病发后患者会咳嗽、头疼、全身乏力,虽然会传染,但是如果按时服药的话,并无生命危险,现在秦将军已经把患者和健康的人隔离了。只是,这发病到痊愈的时间较长,约莫要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每天服药的话,光是药材费用可不少。”

  皇上最怕什么?老百姓最怕生病,皇上也最怕生病啊。皇上看得起大夫……不,他有御医,他有药材,但是他和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生病是怕花钱,他生病是怕死。

  皇上听到这个,心就烦躁,传染性的病虽然和瘟疫、天花不同,但是也让他烦躁。好在秦放已经控制,还隔离了:“和太医确认过吗?确定只是传染,不会致命?”

  杜科回答:“微臣进宫之后去过太医院,和太医确认过。实际上,每年到了春季,这种病较为常见。但是,每年因为没有钱买药的老百姓,死于这种病的也大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