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章张献忠创立大西国





  崇祯三年(1630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

  ,,此人武勇,善于统帅,能征善战,颇受皇帝器重。这天晚上,卢象升在御花园散步,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卢象升急忙躲到暗巷中。一会儿功夫,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从远处走了过来,他看了卢象升一眼,大声的叫道:“什么人?“卢象升见状连忙说道:“是我。“这名汉子看到是卢象升后,连忙抱拳行礼,说道:“卢大人好,卢大人怎么会在这里?“卢象升说道:“我是出来散步的,你是......?“这名汉子说道:“卢大人,末将是杨嗣昌的手下,末将奉命前来迎接卢大人。“卢象升闻言大喜,连忙说道:“快快有请。“

  “卢大人,杨大人有意向圣上推荐大人去四川剿匪,”

  卢象升闻言愣了一下说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名汉子回答道:“回禀卢大人,就在今日上午杨大人派手下人来通知我。“卢象升点了点头说道:“好好好,你去禀报一下圣上,就说卢某愿意赴任!“这名汉子应诺一声便转身离去。卢象升回到御书房中等待皇帝的回信,过了半个时辰左右,皇帝的圣旨来到御书房,卢象升看过圣旨后,脸上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皇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让自己带领三万人马去剿灭叛军。卢象升立即跪拜谢恩。朱由检的意思很简单:朕要用卢象升的三万精锐,用你的聪慧才智,剿灭叛军。卢象升接到皇帝圣旨后,立即召集自己的心腹谋士商量如何应对,最后卢象升拍板:剿灭叛军!

  卢象升立即派人给杨嗣昌回信。杨嗣昌收到回信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早已经知道,卢象升肯有所建树的,果然自己猜测不错,卢象升是一员猛将,能够将叛军剿灭的几率极高。卢象升收到崇祯帝的圣旨后十分激动,自己机会来了。

  至于崇祯帝不知道选卢象升去四川剿匪对不。

  卢象升本来是一名文官,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作战还勇猛而且被誉为明末名将,用他去四川剿匪应该正确。

  至于杨嗣昌,朱由检命他镇守山海关修筑长城防线防止后金再次越过长城并且从私库里拨款给他三百万两,用于招募京畿附近军队又把三大营交给他指挥总计4万人左右扼守长城乃至居庸关一线。

  崇祯六年年八月(1633年9月),张献忠率大军围攻成都,张献忠大兵压镜,而成都守军仅有3万多人。

  这3万人中,有3000人是刚上任的四川巡抚龙文光从南充带过来的,加上各州县紧急调来的兵力,正规兵力尚不过万。其余都是临时招募的民兵,训练无素,毫无战力。

  3万对15万,兵力的巨大悬殊,使这场仗的胜负从一开始就成了定局,即使诸葛亮在世,恐怕也无回天之力。

  更为糟糕的是,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成都处于孤立无援状态。

  前几次张献忠攻打成都时,前有守军顽强阻击、后有明朝几十万大军尾随追击,两面夹攻,使张献忠很难招架。张献忠一看形势不妙,只得赶紧逃窜。张献忠打来了,成都完了!”大战即临,成都流言四起,民众惊恐万状。

  张献忠从三面合围成都之时,所过之处烽火千里,风声鹤唳。各州邑的官员、乡绅纷纷逃往省城,给成都民众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听说张献忠外号叫“张剃头”,见人就杀,砍人头如切西瓜,城中百姓无不魂飞胆丧。

  为了扰乱民心、瓦解军心,善用诡计的张献忠还派出大量奸细,化妆成僧人、道士、游客、商人、工匠等混入城内,在城内散发招降帖、传播谣言、制造混乱。成都城中可以说是一日数惊,百姓如惊弓之鸟。

  城中老百姓趁城门封闭前,纷纷扶老携幼,往邛崃、雅安方向逃窜。一连数日,在通往邛崃、雅安的道路上,车来人往,烟尘蔽日。远远望去,逃亡人员像溃堤的洪水一样向西涌动。

  民众的极度恐慌,也影响到军队,并造成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有的兵士认为,以3万人对阵张献忠15万大军,如同以卵击石,成都看来是守不住了,进而产生悲观情绪。为了保命,一些临时招募的新兵晚上逃出城外,混入逃亡民众中。

  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在成都周边的村庄和小镇中,一些地方发生了骚乱,大量的农户家中的牲畜被抢掠,农具被夺,牲口被抢走,甚至有人因饥饿而死,有的地方甚至连牲畜都抢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屋。

  眼看张献忠兵临城下,有人向四川巡抚龙文光、总兵刘佳胤建议,赶紧派人去灌县掘开都江堰,用都江堰的水阻挡张献忠的进攻步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龙文光、刘佳胤一听此计,顿感甚妙!因为张献忠的军队大都来自北方,不习水性,如果掘开都江堰,将汹涌的河水引入成都的护城河,张献忠大军攻城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是夜,龙文光、刘佳胤连夜从军中招募勇士,并进行战斗动员。龙文光命令勇士:利用夜幕掩护,突破张献忠军队的包围,于次日早晨赶到都江堰,掘开都江堰堤坝。勇士们坚定表示:不负厚望,按时完成任务!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张献忠军队3天前已经占领灌县,并控制各个通道,勇士们还未赶到都江堰便悉数被俘被杀,无一身还,掘堰计划由此泡汤。

  第二天,龙文光、刘佳胤站在城墙上从早盼到晚,却始终没见护城河水涨。俩人知道,计划失败了!龙文光禁不住连声长叹:“老天不佑成都啊!”

  9月7日,张献忠完成对成都的铁桶式合围后,开始对成都发起进攻。

  作为成都最高军事长官的龙文光,从城楼上向下望去,不禁暗自惊心。城外旌旗蔽日,鼓角连营,步兵、骑兵布置有序,各式攻城的云梯、火炮全部就位,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站在身边的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问龙文光怕不怕。龙文光回答:“前四川巡抚陈士奇舍身成仁,我龙文光也不是孬种,怕什么,咱死也要死得硬气,绝不给四川人丢脸!”刘之勃拍拍他的肩说:“我俩同此一心!”

  “轰轰轰”,随着3声炮响,张献忠的攻城战打响了。大西军士兵抬着一架架云梯,呼啸着向前冲锋,扑向城墙。同时,张献忠命令炮兵向城楼开炮,城楼霎时燃起一团团浓烟。

  城上立即擂响战鼓。守军在总兵刘佳胤指挥下,向大西军发起还击,抛石、床弩、箭矢、火罐等,铺天盖地向城外飞去。在一片惨叫声中,攻城者纷纷倒下,血流满地,张献忠麾下的一名叫“闯世王”的将领被击伤,大西军只好后退。

  然而,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更猛烈的战斗接踵而来。跟在攻城部队后面的军官,骑在马上挥舞着刀,来回督战,大声喊叫。大西军士兵前仆后继,抬着云梯亡命地往城上扑。

  生死关头,成都军民视死如归,奋力还击。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成都知县吴继善、华阳知县沈云祚、四川佥事孔教等文官,分赴各城门,身先士卒投入战斗,用长矛、石头奋勇杀敌。

  成都军民的拼死抵抗,让大西军损失惨重。激战两天,张献忠未能破城。

  见成都城防坚固,守军越战越勇,张献忠决计采取惯用的“穴城法”,集中火力攻打西门。因为成都东南北三面有护城河阻隔,唯有西门没有江河,城壕很浅。

  大西军战将李定国立即命令部下找来大圆木,对剖挖空,装上炸药,缠上布条,运往城墙下。城上守军总兵刘佳胤一看,立即明白敌人险恶用心。

  “张献忠破重庆时,就是采用这种爆破方法。如果城墙攻破,我们就没命了。兄弟们,随我出城杀敌去!”刘佳胤说完便飞身上马,带领部属冲出城门,杀向敌阵。

  守军的反冲锋让李定国猝不及防,大西军连退二三里。

  是夜,战事平息。本以为大西军受挫后不敢再轻易攻城,不料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迫。

  9月9日凌晨,张献忠强令被掳百姓,从附近农村挖来许多棺材,装上炸药,趁夜色抬到城墙下事先挖好的洞**,用土埋好,留引线于外。

  黎明时分,巨大的爆炸声冲天而起,西门顿时山崩地裂,浓烟滚滚,城墙被炸裂十余丈。见城墙已破,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大西军呐喊着蜂拥登城,守军难以抵挡,只好四下逃命。

  城中,大西军奸细纵火焚烧钟鼓楼,并趁守军慌乱用大斧砍开东城门。城门一开,数十万大西军顿时如潮水涌入城内。守军边战边退,死伤无数,战至最后的几千人全部被俘。

  激战3天,成都守军终因寡不敌众惨败,蜀都古城落入张献忠之手。

  不久张献忠在成都登基称王,称大西王!还弄死了蜀王。

  求打赏求支持

  求推荐票

  求收藏

  这是由文游改编而来的架空小说,希望读者给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