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章我有个梦想那就是抢劫中原的花花世界





  架空北明崇祯二年(1629年),少年“英主货车司机穿越者”崇祯皇帝从用雷霆手段消灭魏忠贤集团清醒过来后任命了太监魏高掌握朝政因为他根据历史貌似明朝只有太监才能对付东林党,一场空前的浩劫便降临到颇有“中兴”气象的老大帝国身上——一直以来几乎吞并了大明辽东所有领土的后金帝国,第一次冲进了山海关以内地区,并直接兵临“神京”城下,这无论是懒惰的万历皇帝还是贪玩木工活的天启皇帝都没有经历过的惨变,却让自比唐宗宋祖的崇祯皇帝赶上了。一场掠夺和反掠夺的战斗随即在北京周围展开,这是继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之后,第三次北京保卫战,一方是崇祯皇帝以及孙承宗、袁崇焕等明朝君臣,另一方,则是比崇祯早一年掌握自己国家最高权利的皇太极和他那“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作为魂穿的他按照历史的话袁崇焕一定会增援北京所以他安排了一支后金军佯攻宁锦,至于大部队,他亲自率主力大军八万多人计划从蒙古翻过长城直接包围北京效仿铁木真包围金朝上京的战略。

  他有着勃勃野心。从继位伊始便确定了战略方针——不断的骚扰明朝边境,尽量掠夺人口和资源,加强自己的实力,“以待天命”。从努尔哈赤开始,后金帝国便由东到西向大明国都步步逼近,直到面对“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可是,一个广州蛮子的出现使得努尔哈赤一直向前的脚步被迫停止了。袁崇焕,这个“大明王朝亡命徒”率领一万余部队取得了对抗后金十三万大军的“宁远大捷”。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因此役愤郁成疾,不久病故。从此宁远、锦州、山海关一带,成了后金难以逾越的屏障。可不进入大明腹地,就难以抢到足够的人口和物资。皇太极把目光落在了大明北方,重镇遵化以北的地区——科尔沁草原。

  那里,还是蒙古帝国末代大汗林丹汗的势力范围。林丹汗英勇善战,对于逐渐崛起的后金帝国有着充分警惕,他努力聚集了蒙古帝国内的各部落,为抵抗后金作了准备,但也明白内部矛盾重重,各部落心怀叵测的蒙古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成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联明抗金,他向明帝国发出了结盟的邀请。明帝国见可以用结盟来消灭一个宿敌,自然慨然应允。

  不过此时的明帝国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祖宗奠定的家底还在,瓦剌虽然骁勇,却也不会使它伤筋动骨,吃了一次亏,总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而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帝国内部腐败不堪、灾荒连年、民变四起,军队缺粮少饷,战斗力极差,这时还重演坐山观虎斗的戏,简直就是自杀。可朝廷偏偏还是如此,林丹汗向明朝示好,明朝也以礼相待,但一提到要一起对付后金,因此崇祯帝力排众议决定出击蒙古,吸取历史教训。

  再召开朝会以后,有人建议让袁崇焕率军增援察哈尔也就是林丹汗。崇祯帝眉头紧皱他想起一人那就是孙承宗,此时大明帝国各地起义不断朝廷大军也正在全力镇压中更何况林云在河南遇到孙承宗以后,孙承宗用水淹之计在开封大破林云,林云身为穿越者遭遇最大的惨败辛辛苦苦聚集的五万大军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于是遁走豫西。

  也就是说目前的北明帝国还算稳定,崇祯帝立即决定召见这个大明守护神之一的孙承宗。

  他既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才子钱谦益终生对其敬服有加,并一直也视之以师

  在北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排挤,辞官回乡。

  而林云起义爆发后,河南巡抚魏乌鸦【魏高的弟弟】奉命坐镇河南与林云作战结果致使河南大部沦陷经受高人指点请退隐的孙承宗出山对抗林云最后取得了开封之战的大捷。

  【回忆孙承宗的经历的话,你会发现他算是帝国的一颗救命稻草】

  孙承宗,字稚绳,相貌奇伟,胡须张开像戟一样,声音浑厚。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后来,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承宗边境教书时,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和边关老兵和低级军官交谈,询问一些关于边关防务的问题,慢慢的对边关的军务有所了解。孙承宗曾经是帝国的第二名也就是进士,

  万历皇帝时张差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被抓住后自称是受郑贵妃指使,朝中大臣怀疑是郑贵妃想谋害太子,但明神宗与太子都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大学士吴道南询问孙承宗这事该怎么处理,孙承宗说:“这件事关系到东宫,不能放任不理,但是又涉及到后宫,不能追查的太彻底。庞保、刘成以下的小人物要追查到底,庞保、刘成上面的人物牵扯太多,应当适可而止。”吴道南于是按孙承宗所说的去做,将此事平息了下来。

  同年(1615年),孙承宗主持帝国的应天乡试,因为试题上写了孙承宗的语录,而遭到党人的忌恨,党人试图利用官员每三年一次的考核将孙承宗逐出京师,学士刘一燝力保孙承宗,孙承宗得以豁免后来天启帝即位后被聘为帝国老师。

  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官升少詹事。同年,后金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御史方震孺奏请熹宗朱由校以孙承宗代替崔景荣为兵部尚书,朝中大臣也认为孙承宗知晓兵事,推举孙承宗为兵部添设侍郎,主持辽东防务,但明熹宗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被同意。

  天启帝:【孙老师你不要走我还想听你讲解军事呢而且后金太危险了,我在保你啊】

  孙承宗也很着急,只是他一个文人也无法及时解决东北战事啊除非!陛下升我官员。

  不久,清兵进逼广宁,王化贞竟然弃城逃跑,熊廷弼跟他一起进入关内。兵部尚书张鹤鸣害怕获罪,外出巡视边防。

  据说王化贞曾经对天启打包票说,他的堡垒战略能够对抗后金结果呢!岂有此理!竟然被后金拔了,还丢了辽东,更可恶的是!熊廷弼竟然也跑来了!你怎么不去投敌!他喵的。

  天启气坏了,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朝办事。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请求重视武将,并奏上安抚西部、救济辽阳的难民、检查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道路、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对策。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时边防多次告急,内阁大臣只希望暂时相安无事,而议论却一天比一天纷扰起来。孙承宗于是参劾熊廷弼、给事中明时举、御史李达、辽东巡抚方震孺、登莱监军梁之垣、蓟州兵备邵可立等人说他们上任只知道浮夸欺骗陛下欺骗帝国按照律当免职上帝国的军事法庭!

  天启帝在朝堂上非常气愤:“岂有此理,朕给你们加油打气一个个对朕对帝国拍胸脯打包票说有你们在帝国东北边境无忧,朕也能安心做事【木匠活】结果呢一个个什么样不是跑回来就是拿着工资去搞其他的事真当我是瞎子聋子,你们一个个给我下课去吧!

  熊廷弼被罢免后,朝廷以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所以他说:我得想办法夺回广宁

  ,但总督王象乾认为就算能攻取广宁,但也不容易守住,还不如重守山海关防卫京都。于是王在晋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留四万人马去守。

  袁崇焕认为王在晋此举不是好的策略,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却认为不能凭主观猜测,于是天启帝看了后召见孙承宗

  于是孙承宗请求亲自前往辽东决断。朱由校非常高兴,加封孙承宗为太子太保,并赏赐蟒袍、玉带、银币等。

  孙承宗到达山海关后,巡行边塞,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去救难民,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询问王在晋:“新城修筑好以后,是不是要将旧城的兵马移四万人来驻守?”王在晋说:“应该另外设立一支四万人的军队。”孙承宗说:“这样一来,八里铺就有八万兵了,可是一片石西北不派兵驻守吗?在八里铺内修筑重关,新城后面就是旧城,旧城前面埋的地雷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还是用来对付自己新兵的?新城可以守的话,还用得着旧城吗?新城要是不能守,四万守兵倒戈,你是打算开关放敌人进来,还是闭关投降敌人?”王在晋说:“关外有三道关可以进入。”孙承宗说:“如果这样的话,敌人兵临城下,士兵像先前那样逃跑,哪里还用得上重关?”王在晋说:“准备在山上建三座营寨,防止士兵溃逃。”孙承宗说:“士兵没有溃败就修筑营寨等待他们,你这是在教士兵逃跑吗?况且逃跑的士兵可以进来,敌人也可以尾随他们进来。你现在不为恢复做打算,却在这闭关自守,把关外防线全部撤离,还天天在朝廷争斗,京都以东还有安宁之日吗?”王在晋无话可说。孙承宗于是召集诸将商议关外防守的问题。袁崇焕主张守宁远,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岛,王在晋主张守中前所。

  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建议,并亲自镇守关门。而后明熹宗在孙承宗的建议下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之职,后来孙承宗大破后金斩敌上万取得胜利。

  直到柳河之败才终结他的辉煌,期间他还主动出击

  遣搭档袁可立率军出击他竟然能在数月内组合优势兵力纵横海上,战线绵延上千里,调度两镇兵马多次奇兵突袭,以反间计策反后金女婿刘爱塔,连克金、复、盖三卫及旅顺、红嘴、望海、永宁等多堡要地,使后金数年间蜷缩一隅无以西窥。袁可立的登莱战区竟然成为了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叫战的正面战场。

  而此时魏忠贤企图扩张权利,见到孙承宗功劳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将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驱逐出京,孙承宗正在巡视蓟州一带,想到上反对奏书皇上未必会亲自阅览,于是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于是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于是请求罢官。

  不久,回到现实,孙承宗向崇祯帝推荐了袁可立,一位真正历史上被清朝封杀了三百年的牛逼人物。

  就在崇祯帝改变历史的那一刻,架空的故事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