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4节(1 / 2)





  关山率军打下永嘉郡之后,并没有贪功冒进,而是在永嘉郡按兵不动,一边修建工事,一边等待安军主力前来。他的目的便是牵制安军,给裴凛之争取时间。

  安军主力一来,他们也不正面迎战,马上便撤回到易守难攻的晋安郡。

  安军主力攻不下晋安,只好又退回永嘉去。

  关山安排斥候密切监视着安军的动向,安军一撤兵,他们便又打回永嘉去。安军只好又折回来,来来回回,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去。

  僵持过程中,关山也不闲着,命将士们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种起了水稻、蔬菜和棉花,开始自力更生,尽量减轻后方的供给压力。

  安军派了几万兵力在东扬州镇守,这下就更没有余力去攻打江州了。

  于是双方竟就这么和平地对峙着,很少再起战事冲突。

  萧彧想起江州是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便命工部去江州勘探矿产。

  这一勘探,还真给他们找到不少矿产,有煤矿、铜矿和金银矿。

  还在鄱阳郡境内找到了优质高岭土,用它烧制的瓷器以后会享誉天下,看样子瓷器的发展要直接跳跃几个阶段了。

  有了煤矿,冶炼金属和烧制陶瓷就会便利高效得多,以后要在安国全境进行改革也便有了仰仗。

  裴凛之在江州与湘州一边练兵,一边屯田,为当地百姓修路修水利,积攒了不少好名声。

  由于江州与湘州采用了新稻种,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赋税却减少了,百姓终于相信新来的官府不同于以前的官府,他们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府。

  因此当官府提倡他们多垦荒、多种茶、多种棉花时,他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配合。

  甚至当官府在当地募兵时,有很多人主动报名参军,因为只有将建业城里那个暴君推翻,他们才能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江州的一切都发展得很顺利,唯一令裴凛之难受的是他跟萧彧分开太久了,除了鸿雁传书聊以慰藉,就只能在梦中见他了,这种分别令他备受煎熬,他多想赶紧打完这一仗,早点见到萧彧。

  等待萧彧的信现在已经成了裴凛之最大的期盼,这日他从练兵场回到营地,问亲随:“有陛下的信吗?”这两日萧彧的信该到了。

  亲随说:“有信,但好像不是陛下的,我给将军放在案头了。”

  裴凛之心头一跳,萧彧没有亲笔写信,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他远在江州,最害怕的便是萧彧发生任何意外。

  裴凛之三步并作两步进了书房,急忙抓过案头的信封。信封上是空白的,没有一个字,这信封也不是广州的纸,他稍稍松了口气,应当不是广州送来的信。他赶紧将信封拆开来,匆匆扫视一眼开头,又去看落款,只有一个钊字,竟然是薛钊写来的。

  这令裴凛之意外之极,他赶紧坐下来,开始仔细看信。

  薛钊在信中西安是套了一下近乎,然后直奔主题,说起了安国朝廷的情况,告诉他安国各州刺史并不愿意接受萧祎的调度,甚至今年元旦萧祎要求各地刺史进京述职,除了萧祎的亲信,其余人都没有去。

  薛钊还提到了萧祎征兵一事,虽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他们也依旧征募了七万新兵,并且完全部署在建业周围。

  薛钊在信末还表示,如果裴凛之和萧祎真打起来的话,他会依旧坚持不出兵,梁州刺史也表示不会出兵攻打江州。

  裴凛之看完信,说:“去看镇北王回来了没有,请他来我这里,有要事相商。”

  很快,萧繇便到了:“什么事?”

  裴凛之将信递给萧繇,萧繇匆匆看完整封信,抬起头说:“这是谁写来的?消息可靠吗?”

  裴凛之说:“原崖州刺史薛钊,现在为雍州刺史。消息应该属实。”

  萧繇说:“这信中的意思是,北边那些刺史都不听从萧祎的调遣?他们反了萧祎的水?不对,更像是在观望皇兄和萧祎,看谁有优势便支持谁。”

  裴凛之颔首:“恐怕是如此。这些刺史都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素来有着很强的政治嗅觉。估计是萧祎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不打算支持他了。”

  “这下倒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也就是说,我们去攻打建业的话,他们不会出兵支援呗?”

  “应当如此。”

  “真是这样吗?你觉得薛钊的话可信吗?”萧繇还是不太放心。

  裴凛之想了想:“我以为薛钊的话应当可信的。”当初薛钊离开崖州的时候,也是处处暗示,如果将来萧彧要重返北边,他是愿意支持的。

  萧繇捏着下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能算出萧祎现在共能调动多少兵力吗?”

  裴凛之说:“建业城中原有驻兵五万,去年还从附近各州调了将近三万过去,加上扬州、吴州与兖州的兵力,再加上今年新征集的七万新兵,他依旧还有二十几万兵力。”

  萧繇说:“关将军在永嘉那边拖住了对方三万多兵力,已经替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裴凛之说:“我现在赶紧写信给陛下,跟他汇报这个情况,问他我们是打还是继续守。”

  萧彧接到裴凛之和薛钊的信,和闵翀一起商议了许久,最后决定主动开战,抢占主动权。跟随这封信一起出发的,还有已经被改造好的四万俘虏。

  他很少留用水师原来的将领,而是根据改造表现从俘虏中提拔基层将领,用原军中的人马去统领那帮军队,效果异常好,这样的将领也会对萧彧忠心耿耿,不会临阵反水。

  太初四年初夏,裴凛之率领十五万雄师自赣江边登船,顺流而下,出鄱阳湖,入长江,直奔建业城而去。

  第138章 破城

  船顺流而下, 速度非常快,几天工夫便能抵达建业。裴凛之并没有在建业登陆,而是在建业以西二百里外的芜湖上的岸。

  直接就攻破了守备薄弱的芜湖, 从陆上朝建业方向推进。

  关山与安军在永嘉打了一仗,夺下了永嘉之后, 又迅速撤离。

  待驻扎在东阳郡的安军赶到的时候,关山已经率领扩充到三万余的兵力从海上出发,赶往建业与裴凛之的大军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