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节(1 / 2)





  折返回书房, 看见萧彧正低头看着那封血书,裴凛之走过去,在他对面跪坐下来:“郎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萧彧抬起眼帘看他:“你认为梁王其人如何?”

  裴凛之沉吟片刻:“梁王聪敏,然性情急躁,不太能沉得住气,不是成大事者。”

  “你认为他做这事有几分真心?”萧彧可没天真到梁王真的对自己心悦诚服。

  裴凛之摇头:“真真假假不好说。至少目前,他是需要利用郎君来扯这杆称帝大旗的,他名不正言不顺,而郎君,恰是比他多了这个优势。至于事成之后,他如何打算就没人知道了。”

  “你认为他真的能够说服广交刺史?”

  裴凛之说:“以你的名义去游说,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再者他不是还有一千人吗,身边肯定有不少能人异士,如果文的行不通,可能还会来武的。”

  萧彧沉吟半晌:“那你认为我该答应吗?”

  裴凛之说:“郎君可选的路其实已经不多,梁王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派了人过来游说。依我之见,得尽快做决定了,否则朝廷圣旨一旦抵达广州与交州,我们就失去了先机,必须要兵戎相见了。”

  萧彧点头:“我明白。”脸上神色却极其落寞。

  裴凛之关切地问:“郎君可是觉得太快了?”

  萧彧摇头:“跟我预想的不一样,计划没有变化快。我并不太想借助广交刺史来称帝。”

  裴凛之意外道:“为什么?”

  萧彧说:“这些刺史出身都是门阀世家,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太过严重。日后真的成事了,他们就是功臣。我若是想推行自上而下的新政变法,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变法会非常困难。”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变法,极少有成功的,就因为变法会损害到旧利益集团,他不想这么早就给自己埋雷。

  裴凛之诧异他竟看得如此长远。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从古至今,变法未尝不有触及旧贵族利益的,秦国依赖著名的商鞅变法最终一统天下,但商鞅的不还是惨遭车裂而亡,旧利益集团的阻力太大了。

  “郎君所忧心的不无道理,只是我们时间不多了。”裴凛之皱起眉头,“若是闵将军此时也在就好了。”

  萧彧有些诧异,他居然会主动提起闵翀:“算一下时间,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现在已经快十月,闵翀离开已有半年多,却还没回来。这次货物比上次多,易货时间会更长一些。但回来得越晚,航行就会越法不顺,一旦进入冬季,回程就逆风了。

  裴凛之说:“闵将军若是能在,留他驻守崖州,我便可领兵东去,与梁王南北夹击,奇袭番禺。只要夺取广州,便能在陆上站稳脚跟。广州刺史若是不降,杀了也不可惜,若是能降,便招安了,一介降将,日后想必也没多少居功的本钱。”

  萧彧知道他是想为以后扫清障碍,他摇头:“此计不可行。崖州离交州太近,交州兵力多过广州,一旦广州求援,他们来崖州要比广州回崖州快得多。我们不能丢了崖州。”

  这是他辛苦攒下来的基业,怎么舍得就这么放弃,不说别的,就光龙虎山的矿脉也是万万不能舍弃的。况且他们只有几千兵力,还有半数以上的新兵,就这么冒险去攻打广州城,胜算太小了。

  裴凛之说:“那就只能用梁王之计了。”

  萧彧长叹一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闵翀一切都顺利。”

  裴凛之安慰他:“郎君无需忧心,他们定然能够安全返航。”

  萧彧说:“你去通知姚陶、赖峰数人前来,我们再详细商讨一下此事。”

  “好。”裴凛之起身出去了。

  萧彧再次叹气,梁王的建议是直接称帝,他却只想先称王,再慢慢图大。但不管称王还是称帝,萧祎都不会容忍他的存在,自己活着,对他来说就是威胁。

  他可以预见到,一旦称王,势必会招来萧祎疯狂反扑。

  不过此时除了广交二州的兵力,萧祎也抽不出别的兵力来,因为各地都在闹起义,所以自己还是有很大的生机。

  姚陶收到消息,急匆匆赶到萧府,还没下车,便有一匹快马在他的马车旁停了下来。马上的人“吁——”了一声,是个少年郎的声音,不待马停稳,矫健的少年郎便从马上跳了下来,马也不拴,直接往里冲。

  门房看见他,惊讶道:“思归,你怎么来了?”

  思归笑逐颜开:“郎君呢?船回来了,哈哈!”

  门房也大喜:“真的?那赶紧去告诉郎君,郎君在书房。”

  思归说:“对了,我的马没拴,你先帮我拴起来。”

  “好嘞。”门房出来拴马,看见姚陶,“姚大人,郎君在书房等你。”

  姚陶问:“什么船回来了?”

  门房说:“是闵将军出海的商船回来了。”

  “原来如此。”姚陶恍然大悟,闵翀出海半年有余,难怪他们这么心急,看样子今日的事是商议不了了。

  果不出所料,他刚进了前院,便看见萧彧和裴凛之数人匆匆出来了。

  姚陶还没开口,便听见萧彧说:“姚大人,今日找你来,原有要事相商。不过闵将军回来了,此时也需他参议,所以押后再议,明日再派车去接你。劳烦大人跑这一趟,实在抱歉。”

  姚陶笑着说:“听凭郎君安排,郎君有事先去忙吧。”

  萧彧都等不及套马车,直接上了裴凛之的马背,阿平则被他放在两人中间。小家伙头一回骑马,兴奋得不得了。

  赖峰、向阳和关山也都上了马。

  家中只有四匹马,吉海和居岩只好上了孟思归的马,师兄弟三人同骑一匹马。

  小春和鱼儿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她们也想回去,萧彧回头说:“你们在家看家,明日再回去。”

  数人打马,得得地朝城外跑去。

  思归在马上得意地说:“是我第一个发现船回来的。当时我和我爹正在放珠贝,突然看见海面上出现了几个黑点,我跟我爹说,不会是闵当家回来了吧。没想到还真是,咱家的那艘大船我太熟悉了。所以我们赶紧上岸来,我爹让我骑马来给郎君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