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节(1 / 2)





  这话听起来极有道理,蒋明薇很快被说服,连心里莫名其妙的梗意也忽略不计了。不过说起慕明棠,倒让蒋太太想起一件事来:“昨日你爹特意打发了下人回去请慕明棠归宁,可是那边却回绝了。听说是安王不太舒服,安王又生病了?”

  “没有。”蒋明薇听到嗤之以鼻,没有多想,直接说道,“他昨日才去我们府上了,气色好得很,哪有什么不舒服。”

  这……蒋太太脸色尴尬,谢玄辰并没有不舒服,慕明棠却推辞不来,那就是她自己不想回来了?初二可是归宁的大日子,慕明棠毫不给脸,打脸打的肆无忌惮,蒋太太脸上一时僵硬至极。

  蒋明薇却觉得理所应当,这是她的家,慕明棠凭什么回来?蒋太太自己难堪了一会,见蒋明薇还是理所当然的样子,不知为何在心里叹了口气。

  若是慕明棠,哪会在明知蒋太太不痛快的情况下,还说这种没眼色的话?然而蒋明薇终究是自己的女儿,蒋太太不忍苛责,依然尽心尽力地规劝着:“为娘知道你心气高,处处好争强斗胜。但是夫妻之间不是争强能争过来的,晋王又是皇子,不会让着你,你故意和晋王置气,只会把人越推越远。反倒是隔壁那位,看起来和安王相处得很好。娘不是说你,但是你在为人处世上,真该和慕明棠学学。”

  这话蒋明薇听着极不服气,立刻反唇相讥:“她不过一个商户女,她是什么身份,为人处世之道哪里能比得过我?”

  “你看,你又来了。”蒋太太叹气。有时候她真为蒋明薇这个性子发愁,无论什么场合,只要让她不痛快了就立即毫无顾忌地呛话,蒋太太还是她的母亲呢,蒋明薇都敢这样。对于身份不如她的闺秀姐妹,岂不更是如此。

  蒋太太苦口婆心,劝道:“凡事不能只看出身,人无完人,同样,身份再低的人,身上也会有他独到的闪光点。你若只想当个闲散王妃,一辈子靠着娘家横行内宅,作福作威,那看不起其他人无妨。但你若想再上一步,就必须收敛起你的骄横狭隘,好好发掘其他人的好,广结善缘。”

  蒋太太这些话已经有些重了,蒋明薇脑子慢慢冷静下来,也发觉自己太过偏激了。其实说任何人都行,唯独说她不如慕明棠,蒋明薇完全没法忍耐。

  这个新年对蒋明薇来说便是连环暴击,不顺心的事一茬接着一茬,实在没有任何喜悦。蒋明薇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不能这样了。

  她重生时是下了决心要回来当皇后、太后,一路母仪天下的,可不能在王妃时就沉不住气,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蒋明薇好生捋了一遍前世的时间线和书中剧情,握住蒋太太的手,说道:“娘,女儿不孝,让您担忧了。娘你放心,接下来不会再这样了。”

  蒋太太迷惑不解,问:“怎么了?你想起了什么?”

  蒋明薇却摇头,不肯再说。事关前世,她当然不会告诉蒋太太。

  蒋明薇仔细回忆前世的事,虽然前世她在北戎,听不到邺朝的消息,却知道绥和四年,北戎频频派人来邺朝打探消息,还在年中时签订了合约。只不过天文数字一般的岁贡并没有满足耶律家的胃口,议和不到一年,北戎就大举南下,攻打邺朝。

  这些事情是蒋明薇亲身经历过的,她记得十分牢固。今年便是绥和四年了,也就是说,今年年中北戎和邺朝会签订议和契约,等到明年,邺朝就要爆发战争了。

  前世蒋明薇在北戎,并不知战争时邺朝如何,但是前世临死时蒋明薇看到了书,才知道原来绥和四年,便是男主谢玄济正式发家,从皇子上位成新帝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上元节东京失火,三日三夜不熄。大火从东华门蔓延到禁宫,在大风的助势下,一间宫殿连着一间起火,宫中踩踏死伤无数,损失的钱财无法统计,连太后所在的庆宁宫都化为一片废墟。

  起火时皇帝率领众妃嫔皇子在城楼上看灯,再加上城中到处都是花灯,红光漫天,人声喧嚣,许久城楼上的众位主子才得知宫里失火了。

  消息传到城楼上后大哗,太后得知自己的宫殿着火了,惊慌非常,其他后妃公主也乱成一团,彼此推搡,在城楼上让百姓看了好大的热闹。

  等好容易把各位主子护送到地面,事情竟然还没完。此时距离起火已经过去了很久,太监们忙着接送皇帝和众位娘娘,根本没人管失火的事。由于宫里没有主事的人,错过了最佳扑火时机,等众人腾出手来时,火势已经控制不住了。

  一众皇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没一座又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等着火烧没了,自己熄灭。堂堂皇后太后被熏得灰头土脸,十分丢人,许久之后都是外人的笑柄。就连蒋明薇,远在北戎,身份敏感,都听过北戎人编歌谣,笑话邺朝皇室。

  当时城楼上大乱时,是谢玄济寸步不离地护着皇帝,后来垂拱殿保全,也是因为谢玄济当机立断,让人把垂拱殿旁边的阁楼拆除。乱时出英雄,谢玄济在皇帝面前立了大功,之后东京重建一事,便交给了谢玄济。

  蒋明薇看了书,知道的还要更多一些。她得知那场大火并非偶然,而是上元那天有外族人混进来,故意放火。他们本来是打算趁乱行刺的,可是禁卫军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宛如铁桶,他们没有找到机会,只能作罢。

  所以这场大火是奸细蓄意为之,已然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这些国家大事蒋明薇插不上手,她也不明白东京如今有多少异族势力,她只知道,绥和四年的上元节,是谢玄济成名的起点。

  也是从这一次开始,他逐渐脱离了儿子的角色,慢慢被宫廷众人视为领袖,连皇帝也日益倚重他。从此之后,他是下一任皇帝的事情,正式成为众人共识。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谢玄济本来就对她有芥蒂,若是她在这次变故中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应变能力,谢玄济和皇后众人岂不是对她大为改观?上元节是谢玄济崭露头角的时机,她身为晋王妃,也必须展现出与之匹配的能力。

  如果可以,还要比谢玄济再突出一点。

  蒋明薇一路琢磨着上元节的事,坐车回到王府。等蒋明薇回来后不久,慕明棠坐在府中,接到了黄门太监的传话。

  “上元节皇上要去宣德门观灯?”

  “是。”太监垂着手,说道,“官家心系百姓,要在上元这天与民同乐。皇后娘娘、太后娘娘以及后宫诸妃,重臣贵戚,都会一同登楼观灯。”

  慕明棠点点头,没有说话,而是转头询问地看向谢玄辰。谢玄辰对此见怪不怪,说:“难得皇上有这样的兴致,我知道了,下去吧。”

  太监应了一声,就要告退。慕明棠给身后的丫鬟示意:“有劳公公辛苦一趟,给公公些茶钱润润嗓子。”

  太监本来推辞,后来摸到荷包,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来。他又对慕明棠和谢玄辰说了些好话,才躬身退出去。

  等太监走后,慕明棠问谢玄辰:“宣德门人多眼杂,你去身体受得住吗?”

  现在还有丫鬟在,慕明棠不方便问的太直接,但是谢玄辰还是听懂了,慕明棠在担心皇帝趁机下黑手。谢玄辰对此倒不太在意,越是人多,变数越大,反而不怕他来阴招。皇帝即便要动手脚,也不会选在人这么多的一天。

  毕竟他死的无声无息,不比当众暴毙强?何况,他现在大概摸清了为何会失去理智,并不怕皇帝动武。真要动起手来,指不定谁出事。

  皇帝必然明白这一点,肯定不想和他正面冲突。这次,多半皇帝真的只是单纯的,想去看灯。又不好意思不叫他,只能派人来传话。

  谢玄辰说:“上元节观灯是常有的事,难得能见这种热闹,我们去看看也无妨。”谢玄辰说完,想到什么,问:“你逛过东京的灯节吗?”

  谢玄辰说可以出去,慕明棠立即放了心。听到谢玄辰问话,她期待又腼腆地摇头。

  谢玄辰明白了,笑道:“那正好趁这次好好看看。皇帝携后妃亲临宣德门,今年的灯节必然要比往年热闹的多。你可以一次逛个齐全。”

  慕明棠一口应下。她确实好几年没有安心逛过上元节了,而东京的灯节闻名遐迩,极为出名,慕明棠光想着,就已经生出许多期待。

  第62章 上元

  正月十五, 上元节。

  从十三起, 城中便开始彻夜燃灯, 等到了十五正日子,更是灯火如河, 热闹非凡。

  宣德门早早就架起灯棚, 十五这日皇帝会携众后妃登临宣德门已经是全城皆知的盛事。宣德门是宫城、内城的分界线, 说是门, 其实是一道高耸的城墙, 东西两阙各有瞭望塔,城墙与后面的宫墙连绵成一体, 里外隔出两个世界。

  宣德门是皇宫第一门, 无异于皇帝的脸面,故而宣德门修建的极其高大, 站在上面, 可以俯瞰全城。

  宣德门城墙和左右两阙围成一块平整宽阔的广场,再加上宣德门的崇高地位, 朝廷有什么大礼仪,大庆典, 都设在这里。城墙上的行障、华盖、宝座从很早之前就准备起来了, 如今时辰渐近, 宣德门上太监、宫女来来往往, 都忙着在做最后的检查。

  慕明棠白日便动身去宫里赴宴,皇帝在前朝设宴,皇后在后面宴请各位女眷, 等到了上灯时分,前朝传来皇帝动身的信号后,皇后才带着众多女眷,施施然走向城楼。

  上元是全年数一数二的盛会,尤其难得的是不拘男女,女子也可以自在游玩。这次皇帝开恩,后宫众妃不必局限份位,都可以去城楼上看灯,后宫一众不得闲的宫女嫔妃,不知道为这一天期盼了多久。

  城楼上此刻已经彩袂飘飘,处处华盖。宣德门前的官场上聚满了人,全翘首望着城楼。不知何时起,城楼上太监宫人跑动的身影频繁起来,过了一会,忽然鼓声大作,处处都传言“官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