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生活记事_33(1 / 2)





  就是教书先生的官话,都带着一股子浓重的方言味儿。有的先生连官话也不会说,操着一口地方口音讲古文。这个时代似乎语言不太统一,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甚至连官话在书院都不普及,也不是很标准。这可折磨坏了秦嘉泽,耳朵可糟了大罪!

  秦嘉泽上辈子师范学校出来的,学的还是汉语言,本身又是语文教师。所以秦嘉泽可以说一口流利又标准的普通话,拿着一级甲等的证书。虽然没什么可骄傲的,但秦嘉泽还是很喜欢自己,这唯一算出色的语言方面的成就。

  生活里还不明显,但你能想象,上课的老师也用不同的方言,读着晦涩的古文吗?每当这时候,秦嘉泽就感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英明决策,真是太方便了!

  所以秦嘉泽就下决心,把后世的普通话和此时的官话结合一下,形成规范的通用语。虽然这目标有点长远和不切实际,但秦嘉泽不想放弃。

  重活一辈子,总得留下一些独有的印记,从而不被时间的洪流冲刷的一干二净。也不让前世种种和所学,彻底泯灭在自己的记忆里。

  不过秦嘉泽没想到的是,想把规范的通用语规划出来,自个儿还得先编字典。秦嘉泽翻遍了这时候的‘字典’,发现这些书内容里更重视字词释义。对于发音并不统一,而且注音方式,很不方便简洁。

  要想统一用语,先得规范发音。于是秦嘉泽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开始用拼音按照前世汉语字典的形式,编辑古代版初级‘字典’。

  真的是任重而道远,而且秦嘉泽还得给拼音和英文字母,找一个合理的“出身”。顺便捎带上阿拉伯数字。秦嘉泽只是沿用前人的方法,不想把这发明按到自己头上。所以为此也发愁不少,近日寻到一本与古英语相似的书籍,这才有些苗头。预备找个理由学习一下,好让之后的东西出现的顺理成章。

  “哈哈,这有什么可笑话的,你这本字典要是真的编录出来,要真的方便可行,那就真的太好了。眼下字书对初入学认字的孩童的确难懂,如果没有先生教导,怕是自己连字也认不得,念也不会念。

  如果真能简便到能让孩子,自己用字书认字,就是一件大幸之事。毕竟民间有很多孩子读不起书,连认字的机会也没有。等你的书编出来,可要让我先行一观啊!”英钰不是不辨五谷,不知民情的人。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年年不知错失多少人才!

  秦嘉泽见到英钰并无看轻之意,也笑着回道,“我编辑文字的方法,只要学会了基本的读音方法,识字确实会方便很多。到是贫家子弟,也能多识些字了。说不定也会免去不少悲惨之事的发生。”

  说到这里,秦嘉泽就想起一件事来,真正印证了上辈子电视剧里的狗血情节。

  那是白子芳拉着秦嘉泽在定阳城闲逛的时候,顺便探望一位那时同寝的同窗。那位同窗出身贫寒,住在焦炉巷。俩人路过比焦炉巷更穷的的褐衣巷的时候,正遇上一户人家把哥儿送到人牙子手里做长工。

  结果因为不识字,轻信了人牙子,按了手印定了契。那孩子都要被带走了,一家人才知道被骗签了死契,从此孩子生死都由日后主家说了算,贱籍为奴低人一等。甚至人牙子想把哥儿卖到脏地方去,家里人也无可奈何。

  那位阿爸知道被骗,就抱着孩子不撒手,在家门口拉扯哭闹,也拦不住人牙子带走人。白子芳想打抱不平,冲出去救人。秦嘉泽拦下了他,吩咐杨叶事后寻那个牙子,把那孩子买了下来,送到秦家庄子上做工去了。

  那时秦嘉泽才真觉得,识字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可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连寻常人都读不起书,更何况穷人家的孩子了。

  秦嘉泽把这件事情,在信里向英钰提过一次,此时再说起来,两人都不免唏嘘。

  随后俩人天南海北的聊起来,英钰去过的地方可比秦嘉泽多得多。在心中说的终究不如,亲口说的清楚。英钰就说起京城和北疆的风土人情。引的秦嘉泽动心,想将来四处去走走看看……

  第36章 子芳

  “先生,慢走!”穿着长袍青衫的学子们,齐齐站起来拜别先生。正是散学的时候到了。

  秦嘉泽把桌上的书籍归置整齐,收到书袋里。伸手揉着有些晕眩的脑袋,近日来熬夜太累了,身体有些受不住了。一侧脸看到旁边的白子芳,还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哎哎,小白醒醒,真的睡着了?”秦嘉泽轻轻推推白子芳的肩膀,没反应。秦嘉泽挠挠他的后勃颈,不信这样还不醒。

  “啊,谁啊?想找揍啊!”白子芳睡的正好,被人挠脖子吵醒,烦躁的喊起来,反手就是一拍。

  秦嘉泽躲过打人的手,“别睡了,小白。你这是干什么呢?上课睡觉,也不怕被先生罚抄书。现在哪个人不是三更睡五更起,日熬夜熬的准备乡试,你还有心思睡觉。”说着又拿书拍拍白子芳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