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21)(2 / 2)

  闵翀说:就一成吧,我孤家寡人,挣钱主要也是为他们。你收留这些老人和孩子,要为老人养老送终,也要让这些孩子读书识字。

  萧彧点头:可以。什么时候离开?

  闵翀说:明日吧,我现在就去将所有人接上船来。

  闵翀离开之后,裴凛之说:郎君,这么多人如何安置?

  萧彧敲敲额头:我也不知道,房子还没修起来呢。带回去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这确实令人头大,怎么就变成福利院长了,而且还没有社会赞助,还是自掏腰包。

  闵翀带着人来得很快,想必早就提前跟人打好招呼要走了,那些人把锅碗瓢盆等家当全都带上了,真是搬家呢。

  萧彧一边无奈苦笑,一边帮忙将那些老人孩子接上船来,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有刚刚断奶的婴孩,更多的则是几岁到十几岁不等的孩童少年。摇曳的火把下,孩子们都用兴奋又不安的眼神看着萧彧和裴凛之,胆子大的则在窃窃私语说着什么。

  萧彧看着这群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人,说:都上来了?那就都进舱吧,上面风大,当心着凉。

  等下了船舱,萧彧安排吉山去做饭,想必这些人也很久没有好好吃一顿了。

  闵翀说:大勇,你领着弟弟妹妹们给萧郎君和裴郎君磕三个头。以后,他们就是你们的师父了。

  他话音一落,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便过来了,他叫了一声:都不要说了,过来,给师父磕头。说着带头在萧彧面前跪了下去,咚咚咚地磕起了头。

  这阵仗吓得萧彧往后一退,绊住一个东西差点摔倒,被裴凛之眼疾手快地托住了腰:郎君小心。

  萧彧摆着两只手:我不是你们的师父。

  闵翀说:你以后叫他们读书识字做人,不是师父是什么?

  萧彧说:那也不是师父,叫老师吧,我以后就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就是我的学生。就好比裴凛之教人习武,村中的青年跟他学武,都是基本的搏斗技巧,他就不让这些人叫他师父,而是让叫裴郎君。只有吉海、孟思归这种行了拜师礼的,才是他的徒弟。

  闵翀说:那就叫老师。

  那群孩子便配合地喊:老师。

  萧彧突然有种读研读博时去给本科的学弟学妹代课的感觉了:好了,都起来吧。先休息一下,晚点等饭好了来吃饭。

  萧彧进了自己的船舱,裴凛之跟进来:郎君可想好怎么安顿这些人了?

  萧彧说:把家里弄成大通铺,小姑娘和鱼儿她们住一间,大郎和二郎暂时都住到纸坊去,小子们和吉山吉海住一间。再去孟大哥家借一间,给老人住着?

  只能暂且如此,等房子盖好了再重新安排。裴凛之说,睡觉尚且好安排,吃饭是大问题,一下子添了这么多嘴。郎君想省下钱来干别的怕是有困难了。

  萧彧皱起眉头,确实如此,建房子、烧瓷器、雇船工等等,哪个不需要钱啊,他突然福至心灵,笑呵呵地看着裴凛之:凛之。

  裴凛之看着他的笑容,便知道又有什么事交给自己去办了:郎君请说。

  回去后,你便去找薛钊,给我拨点粮食来。

  找薛钊?裴凛之诧异道。

  萧彧说:这薛钊是崖州百姓的父母官,儿女饿肚子,这父母岂有不管的道理。叫他给我弄几万斤粮食来。

  裴凛之哭笑不得地看着萧彧:郎君,这官仓不到灾荒年成和战争是不能随意开仓放粮的,薛钊恐怕也没那么大的胆子私自开仓放粮。

  萧彧说:那就叫他私人掏腰包。我一介庶民,都替他养子女了,他一个父母官还办不到?他随便省省,粮就出来了。

  万一他说没钱呢?

  他怎么可能没钱?朝廷给的俸禄,一年几千石,他一家子怎么也吃不完吧。他掌控着珍珠的上贡,不可能没有捞油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薛钊也不是什么清廉官员,绝对捞得不少。

  裴凛之笑起来:那我回去之后便去刺史府问问。我如何跟薛钊交代这些人的来历?

  萧彧说:直说便罢,你就说,如果不愿意给粮,我们也养不起这么多人,只能打发他们去乞讨偷窃,将来这些人长大了,就是下一批海贼山贼,你看他管不管。

  裴凛之哈哈笑:郎君高明!

  暂时解决了这群人的睡觉吃饭问题,还有穿衣的问题呢,都是大麻烦。萧彧知道自己以后日子不会好过了,福利院长哪是那么好当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得找点活儿给这些孩子干才行,不然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他们只能捣蛋了。而且还必须整顿一下,严明纪律,否则给村里人带来麻烦就不好办了。

  想到这里,萧彧便连夜在船上拟起了规章制度来。

  回程逆风,回去的时间比来时要长,刚开始这帮孩子还挺安静,后来简直把船上吵翻了锅,跟炒豆子似的。船上空间有限,孩子们憋屈也正常,萧彧倒是没去管。最后还是闵翀出来喝止的,他一骂,大家就都安静了,看得出来,这帮孩子还挺忌惮他的。

  第三天,他们终于回到了家。下了船,萧彧伸了个懒腰,挥了一下拳头,对已经被裴凛之列好队的孩子们说:好了,出发,回家!

  第27章 猪肉

  这次萧彧出去, 带回了三十四个人,其中成人九名,以老人为主, 还有两名残疾人,剩下二十五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一岁多, 孩子中有两个软脚瘟, 也就是小儿麻痹症。

  萧彧看到那两个孩子, 突然意识到, 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多严重。他这里现在有这么多体弱的老人和孩子, 却一个懂医术的都没有, 一旦有个急症,那不得要人命啊。所以他当即决定了, 要挑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送去学医。

  到家之后,裴凛之便策马进了城,不仅要找薛钊谈粮食问题,也要买一些布匹回来。这么多人,不光是要吃饭,还要穿衣盖被, 好在天气已经暖和起来, 不再需要棉被了。

  吉山和吉海兄弟赶紧带人去安排床铺。萧彧则赶紧安排人烧水, 让带回来的人洗澡洗头,头发长虱子的, 一律都剃光。此举自然引起了很大的骚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岂能随意剃头,但闵翀在一旁坐镇,他也说要剃,谁敢不剃。

  倒是萧彧后来照顾小姑娘的面子,没让小姑娘们剃头,只是剪短,再让孟家娘子和吴家娘子想办法给姑娘们去除虱子。

  他们脱下的衣服全都放到滚水中烫过,杀死跳蚤虱子。就这样忙到天黑,这群人才勉强清洗干净。

  孩子们穿着村中主妇们今天帮忙赶制出来的新衣,排着队等着吃饭。

  开饭前,裴凛之站在队伍前:从今天起,大家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安心住下来。现在房子有点窄,以后会再盖房子,就不会这么拥挤了。来了我们家,就要严格遵守我们的规矩

  他宣布了需要遵循的规矩,包括不准打架斗殴、不准偷鸡摸狗、不准欺凌弱小等等。他将二十几个孩子按年龄分成了几个组,每组选一个队长,便于管理和调遣。如有不遵守规则的,则会采取惩罚措施。

  这是他和萧彧回程路上琢磨出来的管理办法,否则这么多孩子可怎么管,只要有几个刺头挑事,人就没法管了。两人商量来去,决定采用军事化管理办法。

  裴凛之说完之后,闵翀又上来强调了一遍,要求大家遵守规矩,听从安排。

  这些孩子很多年纪都小,根本不懂什么规矩和要求,只想着快点开饭。吴家娘子站在灶台边,负责分饭,主食是糙米饭,菜是一菜一汤,菜是煮海蛎子和煎鱼选一个,还有一个腊羊排汤。吃多少打多少,或者说是打多少吃多少,不能浪费粮食,管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