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108节(1 / 2)





  等孩子们都齐了之后,秦家人就走了,秦爷爷和秦奶奶亲自送他们到村门口,这要是一般的亲家,他们也不会这样送。因着人多,秦三舅母不好说什么,可是等出了百里村,秦家人都回去了,秦三舅母就拉着秦三舅开始嘀咕了。“蝌蚪儿和四丫的事情没成,这阿母都答应了说服大姐的,结果到了大家面前,她啥都没说。”

  秦三舅为人有点吊儿郎当的,听见秦三舅母这样说,他就不以为然道:“那阿母没说就算了,左右蝌蚪儿还小呢。”

  秦三舅母听了,捏了一下他的手:“你说什么呢?孩子十几岁的便要开始说亲了,你以为说亲那么简单?说成就能成的?再说了,如今四丫在外面,如果不把亲事定下,被别人定下了怎么办?”

  亲三舅道:“那她如今人在外面,就是咱们想定下也定不下啊。”

  秦三舅母道:“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只要大姐答应了,这婚事就是定下了,四丫懂什么?而且,你还想不想做富绅了?想不想过好日子了?只要四丫和蝌蚪儿定下亲事,秦家还不得照拂蝌蚪儿吗?四丫的嫁妆肯定很多,但是蝌蚪儿就有好日子过了,他有好日子过了,你这个当阿爹的难道就没有好日子了?

  而且你现在看看,秦放出息了,但是他把秦家人都接走了,我们这些外家也是亲人啊,怎么不见他安排我们。说的好听点是亲人,我们有个将军外甥有面子,可面子能当什么?能当饭吃吗?我们还不是吃一两肉都要精打细算的?你就是不为自己,也要为为儿子考虑。难道说,你要儿子一辈子就这样?当个种地的?”

  秦三舅沉思了一会儿:“可是现在我们已经走了,大姐他们后天也要去云襄县了,还能怎么办?难道说让阿爹和阿母再回去?阿母当时没有说,现在定然也不会再回去的。”

  秦三舅母眼珠子一转:“我有个办法。”

  秦三舅一直都觉得自家媳妇很聪明,听她这样一说,他忍不住好奇的问:“什么办法?”

  秦三舅妈招招手,秦三舅便附耳过去了。

  秦大舅母转过头,看见秦三舅夫妻俩走在最后面,交头接耳的在说着悄悄话。她哼了一声,眼里有着浓浓的不赞同,也觉得他们丢脸。这光天化日之下的,两人这番作为,真是不像样。便是要说悄悄话,也不用凑的这么近,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他们在做什么。

  当然,她也知道他们不是在做什么。关于秦三舅母想把四丫和蝌蚪儿的亲事定下来这件事,秦大舅母是知道的。别说秦三舅母了,如果他们大房有合适的孩子,她也会有动动这个心思。不过也只是想想,一则他们大房没有合适的孩子。二则嘛,傻子都知道,丁家和秦家已然不是一个门楣的。要两家的孩子定亲,除非是那种心理只有娘家的。可小姑子又不是这种人,让她眼巴巴的把女儿嫁到丁家来?做梦。

  不过眼下瞧着这种情况,这事情肯定是没成的。秦三舅母蛊惑秦外婆去说亲,她也知道,她就怕秦外婆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去说了。可事实上,她也是见秦外婆出去找小姑子了。秦大舅母好奇之余,便走到秦外婆身边:“阿母,我扶着你走。”

  秦外婆看了她一眼:“不用,我身体好着呢。”

  秦大舅母笑了笑:“阿母,小姑子他们马上就要去云襄县了,你心里定然舍不得。”

  秦外婆叹气:“谁说不是呢,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过,就是舍不得也不用担心,阿放在那边,月英这是跟着儿子去了那边,又不是去受苦的。说起来,我是没有想到月英这辈子还有这个福气。”都老了,年纪大了,还能当诰命,这可不就是福气吗?

  秦大舅母轻笑:“小姑子有福气,那也是您生的,不就是说明了您有福气吗?再说了,阿放是您嫡亲的外孙,阿放有出息了,还不是您有面子吗?”

  秦外婆摸了摸怀里,然后点点头:“这倒是。”方才出来的时候,女儿给了她一个红包,她是不想要的,可是女儿硬是塞给她了。她想着,女儿现在条件好了,她便拿着吧。说起来,月英也的确是孝顺。她啊,现在也不求别的,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秦大舅母自然不知道秦母给秦外婆红包的事情,她道:“娘,您看啊,如果咱们丁家和秦家亲上加亲怎么样?”

  秦外婆一听,吓了一跳:“你说什么?”

  秦大舅母道:“我之前听到三弟妹和三弟在说,说什么让蝌蚪儿和四丫结亲,您觉得不好吗?”

  秦外婆又不是傻子,一听秦大舅母这话,就知道她是来打听这事情的。她道:“结不成的。蝌蚪儿结不成,你也别动这个心思。咱们家什么身份?秦家现在什么身份了?我们去结亲,这还不是给人看笑话去的?咱们安安分分的,以后有个万一,阿放也会顾着情面照拂照拂孩子们。如果咱们硬要凑上去,不用阿放不讲情面,便是月英她,也不会交情面的。”娘家怎么比得过自己家,怎么比得过自己的儿子女儿呢?她自己的闺女,她还不了解吗?

  秦家

  秦母把家里的所有钱财都拿了出来,她数了又数,心疼的不行。

  秦父进来,看着她像割肉一样的神情,忍不住笑问:“咱家还有多少钱?”

  秦母道:“燕燕当初留下的一百两银子用来造房子,还剩下三十两,去年三月份,他们举办喜事的时候,燕燕给了十两银子,去年年底,他们捎信回来,也送来了十两银子……是银票。所以咱们家零零碎碎的不算,燕燕一共给的有五十两银子。今日阿爹要给传圣旨的官人红包,我便把燕燕去年捎信回来的十两银票给了。我也不晓得给多少,银子多了也装不进去,而且咱们家现在这情况,我所幸给了十两银票。”

  听到十两银子,秦父也咬咬牙,一样肉疼。不过他安慰秦母:“所幸圣旨是好事,也不知道儿子立了多大的功,会换来两个诰命。”

  秦母皱眉:“好事是好事,可我这没见到人,心里总是不上不下的,心跳的厉害,就怕儿子有危险。”

  秦父道:“你别担心,我问过黄虎子,他说儿子这次的功劳是没有危险的,只是这件事是机密,不能说。”

  秦母一听机密,却更加担心了:“我没见到人,总是不放心。”

  转眼间,到了后天,秦家除了秦二婶和二丫之外,全都启程去云襄县了。大房一家、三房一家,二房是秦二叔带着牛蛋。

  而百里村,一直流传着关于秦家的事情。

  第146章

  这都六月中旬了, 范婶还没有回来,如果范婶老家比较远的话,杨海燕也许还不会派人去, 但是范婶的老家就在隔壁县城, 到底是范婶跟他们生活了两年, 而且范婶工作期间表现很好,所以杨海燕对她还是关心的, 就派了孟平去邻县查看情况。

  去查看情况的孟平没有那么快回来, 京城来的池总管已经走了, 魏霆带着工部的人住到了兽山道观里。兽山道观原本已经很破旧了, 但是道观不小,而且里面的设计也都是仔细琢磨出来的,当年梁王建造道观的时候, 也是费了心思的,毕竟这也是他要住的地方。

  兽山道观已经修缮好了, 所以魏霆带着工部的人搬去了那里,因为他们要去研究火药了。

  整座兽山被秦放封了, 东郊军营的千名士兵全都搬去了那里,不仅千名士兵,还有县衙的衙役。毕竟东郊军营比较大, 光是几百个士兵包围不过来。

  同时,秦放几乎天天都在兽山道观。皇上的私信中授命他监视工部的人,免得他们把火药的消息泄露出去。

  所以, 每天在兽山道观的秦放虽然不忙, 但是也要每天巡逻。

  倒是铁链人搬离了兽山道观,搬去了将军府。将军府如此的大,随便整空一个院子出来, 安顿铁链人,都是方便的。

  因为池总管走了,魏霆也搬去了兽山道观,家里的孩子嘛,秦守成每天去学院,秦思芽和孟秋每天去学女红,即便是要绣东西,也会在师傅的教坊里,所以杨海燕一时之间还很是空。她也就每天绣绣东西,提高一下自己的绣工,然后给秦放做做里衣里裤,尤其是贴身的裤子,秦放最不经穿。古时布没有现代的布结实,所以最容易破。

  不过这两天她倒是有事情做了,番薯和土豆已经大量的采购来了,她叫了莲嬷嬷一起,两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琢磨土豆粉和番薯粉的事情。杨海燕没有做过土豆粉和番薯粉,但是这些常识还是有的。

  不管是土豆粉还是番薯粉,都是把土豆和番薯切块,然后用石磨把土豆和番薯磨碎,从里面流出来的淀粉就是土豆份和番薯粉。但是,这个淡粉还需要和水搅拌一下,然后等淀粉沉淀。

  今天一早,莲嬷嬷就去观察她们偷偷做的土豆粉和番薯粉了,当她看到一桶土豆粉和一桶番薯粉真的沉淀下去之后,莲嬷嬷赶忙去找杨海燕:“乡君,乡君……成功了……”

  杨海燕正在吃早饭,听到莲嬷嬷的话,顿时放下碗筷,也颇有几分兴趣:“快去看看。”

  主仆俩去了放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屋子,只见土豆淀粉和番薯淀粉已经沉下去了,上面是水。杨海燕道:“莲嬷嬷,咱们把水倒了,然后把这个拿到外面去晒着,等它半干了之后再倒出来,等它全部干了,再捣碎,那就是粉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她当然知道味道很好了,可是能说嘛?

  莲嬷嬷听了,直夸道:“乡君您真是聪明。乡君,您是怎么想出来土豆和番薯可以做成粉的?”

  杨海燕道:“我倒也不是自己突然想到的,只是想着,大麦和玉米都可以磨成粉,那土豆和番薯吃起来也有粉的感觉,应该也可以磨成粉吧。等我们磨成粉之后,我看到粘乎乎的,于是我想起了硝石制冰中,硝石可以反复利用。皇上来信,奖励了我们两百斤的硝石,还告诉了将军,硝石可以反复利用。只要把水煮干,溶于水的硝石就会被煮出来。所以我想,这粉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是不是粉和水可以分开?于是我就想到了这样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