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52节(2 / 2)

  心中有了想法,秦放便不再看这些东西了。

  逛街也不是一定要买东西,两人逛到了永记。

  掌柜的看到是秦放夫妻,热情的来迎接:“秦大人、秦太太,今儿什么风把你们吹到这来了。”

  永记里买的都是妇人用品,香皂、胭脂水粉、还有饰品,但因为在镇上,所以价格都是比较适中的,偶尔有几样贵的,也算是镇店之宝了。再贵,镇上的人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舍不得买。

  杨海燕笑道:“掌柜客气了,今日来,是想问掌柜,你们铺子里的饰品都是成品在卖,不知道饰品加工不加工?”

  掌柜道:“得看是什么饰品。”

  杨海燕拿出珍珠:“这些珍珠我买来的时候,没有洞,你们这可以打洞吗?”

  掌柜一看:“抱歉秦太太,我们这做不了,这个得拿到县城去加工。”

  杨海燕一听,本来也没抱有多大希望,看样子还得她自己在平台买打孔器,然后自己打孔了。打孔虽然不成,但串珍珠的线得在这里买,平台上的线和古代的线不同。

  买了线,夫妻俩才离开。

  出了永记,秦放道:“去县城?”

  杨海燕摇头:“不急,四月初县城集市,那会儿再去也来得急。”

  两人逛了一圈,就回了家属房。身后有几个妇人跟在他们后面,倒是不是跟踪的,只是恰巧在他们后面,见前面是他们,妇人嘀咕:“这秦大人真是好,还陪媳妇来逛集市。”

  “可不是,对了,秦大人成亲也大半年了,这秦太太肚子还没显怀……会不会不会下蛋?”

  第56章

  秦守成从习武场回来, 见秦思芽在院子门口走来走去,他摸了一把带着汗水的额头问:“四丫,你在干什么?”

  秦思芽高兴的道:“三哥, 快来吃点心。”她上前, 拉着秦守成去屋子里, “你看, 我今天记得了二十三个字, 大嫂奖励我的点心, 你要吃小蛋糕还是小饼干?”

  秦守成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他也不自觉的笑了:“我不吃了,刚回来,有点累,也没胃口,你自己吃吧。”他哪里能吃妹妹的东西。

  秦思芽自然不知道她三哥的想法, 她拿起一块小蛋糕送到秦守成的手里:“你吃吧, 过几天大嫂再考我的时候,我记得的字多了, 还有点心的。还有还有, 你看……”她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两文钱, “这也是大嫂今天奖励我的, 可惜我只记得二十三个字, 没有记得三十个字。”

  秦守成笑了笑, 还是拿着小蛋糕咬了一口, 甜甜的,能甜入心里:“那你下次加油。”他和妹妹有这样的日子,每天都能吃上肉,都是托了大嫂的福, 他都记得。所以,他要更加努力的念书,先不说报答,至少他不能拖了大哥大嫂的后腿,不能让他们失望,也不能让家里阿爹阿母失望。

  秦思芽拿着两文钱,想了一会儿,然后有些依依不舍的把两文钱递给秦守成:“三哥,给你,你拿去念书用吧。”

  秦守成一愣。

  秦思芽:“你以前不是说,家里没钱供你念书吗?现在给你,我下次争取记得三十个字,这样大嫂就会奖励我三文钱了。但是三哥,你以后挣钱了,要给我一串手链啊,就像花灵那样的手链,有很多漂亮的珠子穿起来的。”

  秦守成看着妹妹给的两文钱,突然觉得千斤重。他没有接,而是安慰秦思芽:“三哥不要,你自己存着,三哥已经想到挣钱的法子了。”

  秦思芽:“啊?有什么法子可以挣钱啊,你快告诉我啊。”

  秦守成道:“三哥听其他年长的同窗说,字写的好的,可以去书斋里抄书,抄书可以挣钱。不过三哥现在的字写的一般,等字写的好些了,就去抄书挣钱,到时候给你买手串。”

  秦思芽的注意点不在手串上,而是睁大了眼睛:“三哥,字写得好真的能抄书挣钱吗?”那她如果把字写好,是不是也能抄书挣钱了?秦思芽仿佛找到了挣钱的法子,且很有动力。

  秦守成:“明儿我去书斋问问。”

  秦思芽:“好。”

  从第二天开始,杨海燕发现秦思芽认字写字都认真多了,一个上午一个时辰的学习时间都结束了,她都会自己抽出时间,在地上学习写字。就连下午的女红课,她也认真的很。杨海燕不知道,不过也没多在意,孩子认真这是好事情。

  转眼间,到了四月初一。

  一大早,秦放带着昆狮去了军营。四月份一整个月,秦放是白天当值。

  今天是县城集市的第一天,杨海燕自然要去见识一番,和吕嫂子一起。洪叔最近都往乡下跑,五亩地的围墙已经建好了、院子也建好了、猪圈、鸡圈、鸭圈,不仅建好,连猪崽、鸡仔、鸭仔都养上了。买中等地的钱、建院子围墙的钱,还有买崽子的钱,加上老百姓的工钱,杨海燕前前后后花了一百两银子,加上在老秦家留下的钱,整个三月,她花了两百两银子了,这花钱还真是快。

  不过,坐等收成的感觉也很好。

  洪叔的压力也大,毕竟乡下地里的事情都是他在跑,差了,他觉得是自己没做好,好了,皆大欢喜。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去乡下。于是今天去县城的马车是陈大石赶的。

  一大早,吕嫂子就来了,她和杨海燕约好一起去县城,坐秦家的马车,同行的还有范婶。

  马车到了镇门口,吕嫂子看见了在一边等驴车的杨太太,便道:“我看见杨太太了。”

  杨太太也要去县城,但是家里没有车,所以只能做从镇上去县城的驴车了。

  杨海燕听到吕嫂子的话,往外一看,果真看到了杨太太:“停一下。”

  陈大石停了下来。

  这会儿,马车已经越过杨太太几步了。杨海燕对范婶道:“范婶,你去问一问杨太太,要不要随同去县城。”

  范婶:“是。”

  范婶下了马车,来到驴车旁。杨太太是认得范婶的,秦家的下人,故而她看着范婶。范婶行了个礼:“杨太太,我家太太在马车上,凑巧去县城,问您是否要随同去县城?”

  杨太太一听,自然乐意的:“那敢情好。”说着,又跟随行等候的妇人们道,“各位太太,我先走一步了。”

  有位太太道:“这是哪家的下人?你们马车上还有位置吗?”这位太太不认识范婶,不过,不认识也是正常。

  范婶笑了笑道:“老奴是秦千夫秦家的下人。”有没有位置,她没有回答,只是随同杨太太回了马车。

  杨太太看到马车里还有吕嫂子,热情道:“秦太太,吕嫂子。”因为吕百夫长比她男人年长,所以她叫了嫂子。

  杨海燕道:“快进来,还是吕嫂子看到了你,我倒是没有瞧见。”

  杨太太:“真是托福了,不然还得等一会儿。你们去县城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