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13节(2 / 2)


  杨海燕自然不知道她所想,她带着范婶和洪叔进了院子,让他们去了书房:“我和相公是住这军营家属院的,我相公叫秦放,是军营里的百夫长。闹市的那个院子以后就给你们住,铺子用来做点心生意,后面的院子就给你们住,月例每个月给你们200文。”签了卖身契的下人都是包吃包住包穿的,一个月200文,一年也能存二两半银子了,所以这个月例并不低。至少在这种镇上,这个月例不低。

  对此,范婶和洪叔没有意见。

  杨海燕继续道:“范婶每天的活儿就是做点心,我会范婶怎么教点心,等范婶熟悉了,就可以自己做了,只一点,如果方子泄露,我不会留情。”

  范婶马上表忠心:“夫人放心,奴婢不会泄露方子。”

  杨海燕点点头,其实这种方子会不会泄露,她也不是很在意,但话不能这样说,立威还是要的。她又道:“此外,我这个院子的活也交给范婶了,每天没菜、做饭、洗衣服等,范婶也一并先做着,我也会继续寻找合适的下人。”

  范婶:“是。”

  杨海燕又对洪叔道:“洪叔会赶驴车吗?”

  洪叔:“回夫人,会的。”

  杨海燕:“那待会儿去买一辆驴车回来,平时就放在你们那边的院子里,以后每天中午你还要给我相公送饭。我还会买两只产奶的羊,羊吃草,以后放羊割草的事情也交给洪叔了,暂时就这些。”

  洪叔:“是夫人。”

  接着,杨海燕带着范婶和洪叔去买了驴车,又给他们住的院子添了生活需要品,然后给他们各买了两身衣服,一共花了十两银子。

  这个铺子是空着的,但原本是做吃食生意的,所以里面需要装修一下。杨海燕叫了人来装修,她的装修很简单,是按照现代奶茶店来装修的。里面放四张长桌,左右各两张,每张长桌配四条凳子。半边是柜台,柜台上放蛋糕、饼干、黄豆饼等点心,柜台里面可以调配奶茶,柜台旁边是收银台。

  这样的装修很简单,只要把里面打扫干净,重新用石灰刷白就可以,到时候再放上桌椅柜台。

  从铺子出来,杨海燕带着范婶去菜场了,洪叔回家看他媳妇去了,过两天再回来,因为定做桌椅,开业没那么快。

  菜场买了菜,晚上杨海燕让范婶掌厨。做了一条红烧鱼、五花肉炒土豆、番茄蛋花汤,再配上自己做的泡菜,主食是糙米和番薯。看范婶熟练的动作,还有那倒油的量,就能确定她是大户人家做过的,因为只有大户人家做过的厨娘,才舍得用油,反正用的不是自己家的油,不心疼。

  到了晚饭的时候,秦放回来了,看见家里多了一个人,他愣了一下。等杨海燕给他解释之后,他便没多说什么了。首先这是他媳妇自己的钱,他不会干涉。其次,他媳妇手艺好,用这钱买个铺子做点小生意,他觉得挺好的。

  虽然商人的地位很低,但是朝廷对商人是有定义的,从商价值多少以上,交税多少以上,才能被定为商人。像他媳妇这样的,跟商人不沾边。

  第21章

  秦放对商人并没有别的看法,一是他们武将对商人并不看轻,跟文臣不同。二是秦放是从穷人家出来的,穷人没有看轻商人的权利,甚至还羡慕商人能吃肉穿暖和的衣服。

  故而秦放点点头,就说了两个字:“挺好。”

  倒是范婶有些怕,她看夫人斯斯文文的,跟她在大户人家见过的小姐一样,却不知道大人这么高壮的,而且他冷峻着脸,让人有些心惊。

  等到吃饭的时候,范婶怎么说都不敢和他们一起吃饭,只等他们吃好饭再吃。虽然红烧鱼吃光了,但是其他的菜都有剩,五花肉、鸡蛋汤,对范婶来说,哪怕没有以前的大户人家吃的好,但是自从被发卖后,她还没吃过这样好的。

  范婶吃好,洗好碗就去了闹市的院子。

  杨海燕和秦放闲着无聊,睡觉还有些早,于是一起去书房看书了,秦放认字,看百家姓等基础书籍,杨海燕看启国史。夫妻俩看了一个时辰,便彼此洗了澡回到床上,睡觉的时候,杨海燕把方才看的启国史内容告诉秦放。

  秦放虽然不算朝廷官员,但是作为启国人,还是跟朝廷有些擦边的,知道国家的历史并没有坏处。他听着媳妇说着启国史,对国家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也是在这个时候,秦放认识到,自己娶了一个多好的媳妇。

  第二天一早,范婶就来了,她主动去厨房里烧水、做早饭。早上吃什么杨海燕昨天就跟她说了,白粥、泡菜、水煮蛋,等杨海燕做完锻炼,又用热水给自己和秦放各泡了一杯奶粉。至于范婶,她则没泡。虽然她心中没有阶级下人观念,但是在一个地方就要学会适应这里的风俗,而不是把自己原来世界的风俗带来这里,让这里的下人跟着改变。

  吃好饭,秦放去军营了,没带午饭,因为杨海燕中午会给他去送饭。

  等秦放走了,杨海燕带着范婶去菜场了。不得不说,有人跟着去菜场挺好的,买菜的时候自己不用拎着篮子了。

  杨海燕买了猪肝、半只鸡、几根丝瓜、又买了萝卜、花生、鸡蛋。实在是菜场里菜的种类也少。

  杨海燕买猪肝的时候,范婶很纠结,她无法想象像夫人这般人,竟然会吃这个,但是她没有问出口。

  两人回到军营家属房,发现洪叔带着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孩子站在门口。

  看到杨海燕来了,洪叔有点紧张:“见过夫人,这是我媳妇,叫柴秋萍,这是我们的儿子,今年刚半岁。”洪叔32了,才娶了媳妇生了儿子,是因为他成亲比较晚。

  以前他父亲读书生病花了不少钱,他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债务压在他的身上,他还债还了很多年,等债还清了才娶上媳妇。当然,女人这么久没有出嫁,他这媳妇家里肯定也有问题。

  杨海燕点点头:“进来说。”

  进了院子,范婶去洗菜,杨海燕带着洪叔一家人进了书房:“坐下说。”

  洪叔赶忙道:“谢夫人,奴才站着就好。”

  杨海燕不勉强:“你站着无妨,只是婶子抱着孩子,又在外面站了会儿,怕是累了。”

  洪叔:“谢谢夫人。”

  洪婶:“谢谢夫人。”她的确是有些累了。说起来,从昨天到现在,她还处于一惊一乍中。昨天丈夫突然回来了,她真是又高兴又害怕,自从丈夫把自己卖了换了银子给她看病,她就难受的不得了。可是她知道之后也来不及了,丈夫已经卖了,他们赎回的银子也不够。

  没办法,她只能隔几天来镇上见一次丈夫,只要丈夫没被买走,她就还有筹钱的机会。也好在丈夫是的腿受了伤,没有人要买丈夫。

  洪叔:“夫人,奴才想求夫人,可以让我媳妇和孩子也住到闹市的院子里吗?他们和我住,不会占用到院子的房间的,我媳妇吃的我们自己会解决,也不会花到夫人的钱的。”

  杨海燕想了想:“那个院子我是用来做点心的,要是你媳妇无意间看到动了心思怎么办?”

  洪婶吓得赶忙站起:“夫人您放心,我会当个哑巴,什么都不会说的。”

  杨海燕:“但是我并不放心。”

  洪婶听了,无助的看向洪叔。

  洪叔也没有办法,毕竟他是给人当奴才的。

  杨海燕又道:“如果,洪婶也愿意签下卖身契的话,我可以让你们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