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穿成女配闺蜜第54节(1 / 2)





  整个孤儿所有三个人负责,杨团长媳妇是所长,还有两个女同志一起照看。柯景阳拍了拍孤儿所的门,在操场里玩的小朋友们看到了,然后跑回屋里叫人,很快,一个年轻的女同志出来了。“请问你们是?”

  柯景阳道:“同志你好,我们找杨所长。”柯景阳以前支援孤儿所,都是直接找杨大婶的,并不是来孤儿所的,所以这里工作的女同志不认识他。

  女同志赶忙道:“快快,里面请。”

  女同志带着柯景阳和于笑进了孤儿所,在里面玩的小朋友好奇的盯着他们看。于笑发现,这里有的小朋友穿的比较好,有的小朋友穿的比较差。她所谓的好指的是没有补丁,或者补丁比较少。而差则是衣服到处都是补丁。

  而且,小朋友们的脸色也很差,基本都很瘦。

  在这样的年代,小朋友们能养活就不错了,虽然他们每个月有爹的烈士补贴,但是在这粮食缺少的年代,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很多的粮食。

  杨大婶正在办公室里算账,别1看小小一家孤儿所,但是事情还挺多的,毕竟没有太多的帮手,因为招人需要工资,她这边支付不起工资,就是两个女同志的工资也是不高的,一个月就十来块钱。不过对于两个女同志来说,一个月十来块钱也是很好了。

  咚咚咚……“所长,有人来了。”

  杨大婶抬起头,看到了柯景阳和一个年轻的姑娘:“你们总算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忘记了呢。”杨大婶很是热情道,“快来里面坐,这个就是于笑同志吧?我就随着小柯叫你小于了?”

  于笑道:“婶子您好,我就是于笑,很高兴认识您。”她一边说,一边有些意外于杨大婶的形象。她以为杨团长出身农村,杨大婶可能是像柯母那样比较豪爽的女性,结果杨大婶看上去像是知识分子,有点像教授。不过,她肯定也不会问,在这个年代,像教授并不是件好事情。

  杨大婶见过大风大浪,什么人没见过?眼前的小姑娘穿着一条黑色的灯芯绒长裤,配着白色跑鞋,上身是白色的衬衣配着低领的藏蓝色毛衣,看上去很有书卷气,而且长相秀气不说,眼神也是干干净净的,对于这样的小姑娘,再加上柯景阳的描述,她对她是很有好感的。当真有些意外,这会儿让小柯同志捡到西瓜了。杨大婶给于笑和柯景阳倒了茶:“小于啊,等小柯的房子下来,你这是要来随军了吧?”

  第74章

  于笑笑道:“会来的,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还要请婶子多多提醒我。”至于一个月来几天,或者两个月来几天,那就看情况了。主要是国营饭店的工作问题。

  杨大婶又道:“那有没有兴趣来这里带小孩子?只是这里的工资不高。”她看于笑的性格比较斯文,很适合带孩子。而且她是烈士子女的身份,也很容易争取到这份工作,再加上她又是高中生。学历、身份,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当然了,杨大婶看重的还是于笑的品行,教育很重要,她想在能力范围内,为这些烈士遗孤争取到好的起跑线。如果于笑来,以身作则,她相信能教好这些孩子。

  于笑如果知道杨大婶的想法,肯定吓一跳。她穿书前才22岁,22岁的姑娘还在读书,偶尔跟小朋友玩一下还可以,可是每天带小朋友那肯定受不了,她自己还是在贪玩的年纪,如果是现实世界,她连婚姻都还不想迈入,更何况是生孩子?也就是说,连自己的孩子都还没想要,又怎么可能会愿意照顾别人的孩子?

  帮助和支援、捐款是一回事,每天照顾是另一回事了。

  于笑笑着拒绝:“谢谢婶子看重我,只是……我已经有工作了。”

  杨大婶一听,倒是没怎么想,本来想着小姑娘随军来这里,没有工作的话这个工作很不错,但是有工作了她自然不会勉强,要人家辞退好的工作,来接受工资低的工作,这是强人所难。人做好事也是要在不损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的,她还是分得清的。“你是什么工作的?有工作了到时候随军怎么办?”

  说到这个,就说到了于笑之前和柯景阳正在讨论的事情,她坦言:“目前在国营饭店工作,工作是5月份开始,在城区里,我和景阳商量过,看看这边县城的国营饭店里有没有人愿意换工作。如果能换的话,那我就可以住到这边来了。”

  杨大婶一听是国营饭店的工作,也知道是好工作,这里孤儿所的工作自然是比不上的。“城区的工作换县城的,怕是愿意的人很多。”

  这说话和柯景阳的说法倒是一样。

  于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对了婶子,这是我给孩子们带来的东西。”说着,把柯景阳拿着的包打开,“有几斤糖,还有十斤富强粉。”糖是一分钱一颗买的,不用票。富强粉是用张家补贴的粮票买的。“东西不多,糖给孩子们甜甜嘴,富强粉可以给孩子们做面条和小馒头吃。”

  杨大婶笑道:“你太客气了。”说起来,部队孤儿所城里至今,虽然才几年,但于笑是唯一一个带着东西来看孩子的人。而柯景阳,也是唯一一个每个月都支援孩子的人。难怪是一对夫妻呢,这觉悟实在是高。当然,在杨大婶眼中,更觉得他们善良。“我们孤儿所有20几个烈士遗孤,这些糖和富强粉倒是可以给他们吃好几天。”一天一颗糖,两斤糖也能吃上七八天。十斤富强粉每个早上拿出两斤做小馒头,也能做五天。当然,杨大婶也不会连着每天给他们,一个礼拜一天也差不多了。给孩子们一些惊喜。

  于笑道:“还是婶子安排的好,下次来了,我再给他们带。”好的东西带不起,但是每个月带两块钱的水果糖,10斤的富强粉,加起来也才四块钱,她还是带的起的。国营饭店的工资比一般的工人高,她是正式的员工,每个月有将近20块钱,拿出四块钱给孤儿所的孩子们,于笑觉得没有压力。当然,她也不是多善良的人,要她把大部分的工资都拿出去做慈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她也不会。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点小帮助而已。

  不过,好感值兑换的大票如果卖钱了,倒是每次交易可以拿出一半给孩子们添些东西,比如铅笔、本子之类的。小头买点甜嘴的,大头还是买学习用品比较好。对这些孩子而言,父亲牺牲了,母亲也不存在了,他们想要有出头之日,读书是最重要的。

  于笑想是这样想,具体的到时候再计划计划。

  在孤儿所坐了一会儿,于笑和柯景阳就出来了。于笑道:“这里附近有生产大队吗?”

  柯景阳道:“有,骑自行车过去半个小时,怎么了?”

  于笑道:“晚上不是杨团长家吃饭吗?空手去不好意思,不如我们去生产大队看看,也许能买到一些鸡蛋。还有啊,家里带来的豆瓣酱到时候也和鸡蛋一起送去,娘做的豆瓣酱很好吃,也适合送人。”

  柯景阳倒是没有意见:“听你的,那我去借自行车。”

  于笑:“那我在这里等你啊。”

  柯景阳点点头。他借自行车倒是快……杨团长家借的,借来了自行车,两人就去了附近的生产大队。“柯同志,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柯景阳觉得,每次于笑说想到一件事的时候,就肯定不是好事情。所以于笑这样一说,他全身的汗毛都要竖起。“什么事情?”

  于笑笑了笑:“我在想啊,如果我的工作换成功了,那到时候去上班的话,得骑自行车,范家沟的那辆自行车是不是得弄到这边来?”

  柯景阳道:“确实是。”这边买一辆且不说票的问题,也是太奢侈了。

  于笑:“所以你是不是要从范家沟把那辆自行车去骑来?”从范家沟骑自行车到城区不低于一个小时,从城区到县城不低于两个小时,从县城到这里,约莫也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所以加起来要五个小时左右。

  谁骑能骑上五个小时?这不是要命吗?

  柯景阳听她这么一说,就差没有脸黑了。他道:“你想的真美好。”

  于笑笑而不语。

  柯景阳:“从范家过来城区坐牛车。从城区到县城可以骑自行车,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从县城到部队等后勤车,到时候把自行车放后勤车上。”就骑两个小时而已,对他是小意思。

  于笑拍拍手:“还是柯同志聪明啊。”

  “当然。”柯景阳骄傲道。他脸上也带着笑容,心情轻松愉悦。和这个小姑娘合作结婚,果然有意思。

  这边的生产大队叫大陈生产大队,大队里的人基本都姓陈。和范家沟生产大队一样,范家沟生产大队里的人也基本都姓范。一般来说,这样的生产大队在解放前,或者是在古代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一个家族的。

  柯景阳也是第一次来,两人骑着自行车进了大队之后,也不知道怎么走。就随便找了一家问道:“请问有人在吗?”

  有个小姑娘大约十来岁的样子,从屋子里跑出来,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你们找谁啊?”小姑娘说话的时候,还带着防备。

  于笑道:“小妹妹你好,请问你们家鸡蛋和蔬菜换吗?”

  小姑娘看着他们,虽然谨慎,但是也知道换是什么意思:“你们是哪里的人啊?打算用什么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