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娶不须啼第181节(2 / 2)


  一个裴老太爷,一个裴三爷,可不就是死人生的事端。

  阿宝还未进门先听见这一句,她轻抿住唇,脚步不停:“我请了万医婆来,伯娘嫂子们,稍安。”

  二伯母宋氏是长辈,不能对阿宝这个隔房的侄儿媳妇说什么,阿宝刚进门,她就住了口。

  但二房的嫂子们当得此事,却难似往常那般客气,立起来冲着阿宝问:“六弟妹,这究竟怎么回事?”

  “怎么偏偏就非得写诗!”

  方才屋里说话的就是宋氏,二房两个儿子都是庶出,庶子媳妇平日里在婆母面前连说话都不敢高声。

  此时知道婆母的意思,壮着胆子为难阿宝。

  阿宝确实比她们知道的多些,可这也是她派陈长胜去打听的,大房可没对她透露一星半点。

  她长眉微蹙,望向二房诸人,目光顿住:“六郎未出生时,公爹就已经在写诗作集了。四嫂要问,不如烧香去问一问。”

  裴观就算能回到他刚出生时,也已经拦不住裴三爷写诗了!

  徐氏主持着中馈,家里没了男人,便以她为尊:“都住口,这些事连我都不知,六郎媳妇才进门多久?又怎能知晓?”

  阿宝进门的时候,裴三爷都死了四年多了,问谁也问不到阿宝去。

  徐氏说完冲阿宝点点头:“难为你记着先去请万医婆。”

  这一屋子女人,乱的乱哭的哭,徐氏扫过一眼:“你们的要么回去歇着等消息,要么就在这儿等消息。”

  打点起精神,让厨房送粥汤来。

  阿宝走到大伯母面前:“我有话要对大伯母说。”

  徐氏看了眼内室,撇下众人,带阿宝到后面暖阁去,还宽慰她:“这事实怪不着六郎,他爹写的诗文,与他能有什么相干?”

  裴观早早就跟着祖父读书,小小年纪又去了国子监求学,裴三爷这个当爹的,反而没有过多的教养他。

  “大伯母,我想,想法子看看六郎。”

  徐氏一怔:“这怎么能行?你能想什么法子?人进了衙门,哪是咱们说看就能看的?”徐氏一把拉住阿宝的手,“你这孩子,我知道你心急,且宽心,能托请的都已经托请了,有好些是你大伯几十年的朋友。”

  “官场上的事儿,咱们不懂,也不能懵着头撞上去是不是?”

  “有了信必会报给咱们知道的。”

  徐氏为今思量的只有一桩事,要不要写信把四房五房请回来。

  想到这个不由叹息,明知老四老五个个都不成事儿,可出了事儿,依旧还得仰赖他们!

  阿宝蹙眉望向大伯母,举家女子之中,裴观最敬重的便是她了,可连她都只能干等。

  已经知道四房五房靠不住,竟还要写信去请四老爷五老爷回来?

  “不能写信!”阿宝反握住大伯母的手,“请他们回来,反而坏事!”要是这二人再去找齐王找太子,不是更将裴家卷进纷争中。

  裴观一直以来都在规避这件事,连阿兄跟秦王出征,他都提心吊胆。

  徐氏哪会不明白,四房五房回来,除了搅事,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可她也没法子:“你这孩子,不请他们回来,事情办不成。”

  送礼也好,登门求人也好,总得有个男人来斡旋。

  徐氏还有一句话未说,要是不报信,延误了时机,她要怎么跟族人交待?怎么跟二房三房交待?

  阿宝垂眉,两人在隔间里说话,外头哭声不绝。

  这样的大事,就真的没一点办法可想了?

  眼见说不通,阿宝不再纠缠:“万医婆应当来了,我去看看娘醒了没有。”说完福身行礼,刚绕出隔间,听见里头徐氏让丫头取笔墨。

  看来那信是一定要写的了。

  四房五房见着这样的好处,哪会不赶紧进京城。

  就算轻车简从,再水路路路日夜兼程,也得走七八日才到上京城。得在这七八日中,将事情明朗。

  阿宝一路往上房去,一路想办法。

  她问燕草:“我一共有多少银子?”

  燕草飞快报了个数:“姑娘帐上有三千八百两,等秋日里庄头上的出息一来,大约能了四千五百两。”

  阿宝出门子的时候,银钱并不多,拿张皇后赐下的几个金元宝来压箱底。

  这三千两都是她嫁人之后攒下的,有裴观给的,裴三夫人给的,她不计较这些,心里只有个约数,没想这么多。

  “现银多少?银票多少?”

  “现银只有二百两,银票有散钱的,也有大额的,大额的得在银庄里兑。”小额银票即去即换,大额的就得等上一等。

  “上面的法子不成,咱们走下面的路子。”阿宝让燕草回去开箱子,之前那一二百两的小钱,只怕不够疏通。

  大锭的现银和银票都给陈长胜一些。

  “让他跟衙门小吏套套交情,或是送水的送菜的,或是看守,打听打听消息。”上面打交道难,这些小吏却可以走动走动,起码能报个信儿。

  “是。”燕草领命去了。

  阿宝也走到了三房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