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83)(1 / 2)





  广州长史的职务干脆就让孙非给顶了,反正他病体欠安,也没法处理公务。

  萧彧办事的风格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广州府原来那帮衙役们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个新皇帝不是吃素的。当然不是吃素的,否则怎么敢造反呢。

  不过,这个新皇帝似乎也没那么可怕,因为他并没有通过杀人来立威。

  广州城内一帮世家望族一致都在密切观望着新帝的态度,因为这个原因,大家都放了心,嗨,换了个皇帝,不还是那个样子嘛,日子该如何还是如何!

  第95章 种地

  萧彧抵达番禺数日后, 闵翀便带着几船货物出发了,再不走,那些价比黄金的香料都要发霉了。

  这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放到春天的, 广州的春天, 不管你如何防潮都是没用的。

  闵翀一走,萧彧的得力帮手又少了几个。

  混迹官场的都鬼精鬼精的, 知道萧彧缺乏可靠的帮手,下面办事的便开始敷衍起来。

  萧彧岂有不知道这些人的态度, 但他目前也确实无人可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明年选拔考试结束后,就打算来一次大换血。

  这日裴凛之从外面回来,面色铁青, 萧彧说:怎么了?

  裴凛之坐下来,端起萧彧的茶一口喝干, 说:气死我了。今日竟然有几个校尉带头□□,被抓之后还毫不知悔改!我想杀人!

  萧彧赶紧又给他倒了杯茶:喝杯茶消消气。杀人倒是不必, 该如何罚便如何罚。

  裴凛之捏起拳头用力在桌上捶了一下:不杀几个人我看就镇不住他们。那几个校尉都是广州城中的世家子弟, 全都是无赖泼皮,送到军营来混日子,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广州城的世家我看是得整治一下了。

  萧彧也说:我也感觉到了, 崖州小, 人少,世家根基浅, 数量少, 不成气候。广州不一样, 这些世家经过数朝数代的积累, 早已在官府中盘根错节。互相包庇姑息,徇私舞弊。政令都出不了我这个行宫了。

  裴凛之说:陛下,王启必须得处置了,否则还有很多人都在考虑扳倒我们,重新迎回王启呢。

  萧彧问:军中有多少可靠的将士?

  裴凛之说:我们从崖州带了两千将士过来,去过崖州的五千水师有几分可靠,也就是这些还能信任了。

  萧彧说:普通士卒都是以服从为天职,而且多是贫苦百姓出身,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立场。有立场的是将领,所以军中的将领都要肃清一遍,有问题的,均要换掉。

  他们算是空降广州,若不是还带了数千兵,又握着虎符,根本就镇不住这帮地头蛇。

  裴凛之说:嗯,我目前正从广州水师中选拔人手来替换那些有问题的校尉。

  萧彧点头:对,最好是用广州人,只有他们自己人才能更好地管控自己人。他也考虑过用崖州将士来担任基层将领,问题是又会像他们这样形成空降,无法服众,更无法与士卒打成一片。

  萧彧又说:选拔出来的校尉还要进行一次培训,将崖州军的军纪和赏罚政策都学透。并且再敦促他们跟军中将士宣传一下崖州的政令。

  广州水师在崖州待了一段时间,知道他们在崖州推行的政令,都是有利于百姓的,由他们给广州将士宣传崖州的政令,效果会更好。

  裴凛之点头:我知道。

  萧彧说:刚开始一切都很不容易,慢慢来吧。我跟王启谈了两次,冥顽不灵,杀也杀不得,我打算先关着,让他看看咱们的本事。

  萧彧又提起另一件事:让你找的地都找好了吗?

  他打算从军中抽出一部分士卒来种菜种水稻,一方面可以自给自足,最重要的是培植蔬菜和水稻种子,保证蔬菜和水稻种子的纯正性,这样才能保持蔬菜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裴凛之摇头:珠江两岸肥沃的土地都掌控在世家大族手中,根本就买不到地。很多当初从农民手中买去的地,如今提出要买,价格竟然比原来翻了十倍。

  萧彧眉头紧皱,最大的问题果然还是来了:那就官府直接征用吧,按市价补偿。

  裴凛之笑了起来:好。需得敲山震虎了。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自古至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安国开国以来施行的便是前朝推出的均田制,按照人口均分田产,耕种一定年限后,土地便归耕种者所有。

  但均田的范畴不包括有主的土地,只是那些无主的国有土地,这就为土地兼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大地主想要吞并小农的土地太容易了,只要一个灾年、一次灾难,小农便可能失去土地的所有权,变成大地主的佃农甚至是家奴。

  安国发展几十年,土地兼并已经相当严重了,人少地多的崖州这种现象还不太明显,而肥沃的珠三角地区,早已无荒地可垦,土地已被豪强地主瓜分殆尽了。

  萧彧很想来一次土地改革,打土豪劣绅,按人口均分土地。但他知道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得先站稳脚跟,掌握所有的兵力,赢得民心,才能动这些地主的蛋糕。

  毕竟北边还有萧祎在虎视眈眈呢。他需要耐得住性子,韬光养晦。

  萧彧叫来田曹,了解了番禺周边土地的所属情况。

  果然不出所料,番禺周边的田地基本被陈、黄、蔡、何、吴、林等姓氏掌控了,其中陈氏与黄氏掌握最多。

  这些大姓多为躲避战乱从北方迁徙至此的,本就是中原大姓,人口众多,又有家底,到广州后历经数代发展,势力已经完全压过广州土著。土地已经完全被他们掌控了。

  中原人重视教育,世家们又有资格参加九品中正制,因此族中人入仕者颇多,就连这田曹林鸿也是这林姓大族中的一员。

  萧彧也没遮掩,直接说:我欲收数顷土地为军田,就在番禺城附近,林大人有何建议?

  林鸿头皮一紧,番禺附近的土地全都是有主的,这可不好办哪,只好问:陛下需要水田还是旱地?

  萧彧说:水田旱地都需要。不瞒林大人说,我有一批来自海外的水稻种子,目前还在试种阶段,最高亩产能达370斤,若是水肥得当,产量理应更高。

  林鸿惊讶地抬头:陛下所言可是真的?他是田曹,专管农事生产,对田亩产量了然于心,整个广州,就算是拥有最肥田亩的陈家,亩产最高也只有327斤,还被陈家津津乐道了许多年。

  裴凛之说:君无戏言。陛下岂可哄骗林大人。

  林鸿舔了舔唇:陛下,若真如此,我便可替林家做主,愿意出让这几顷土地,只求让林家能购得陛下所说的种子。

  萧彧微微一笑:我要这土地,便是为了培育这水稻种子,日后这水稻种子不仅会供给林家使用,也会供给天下百姓使用。

  林鸿一愣,然后退后一步,跪地便拜:是臣狭隘了。不及陛下这等高瞻远瞩、心怀天下。

  萧彧满意地点头:不过林大人的好意我还是收下了,就用林家的地吧,待我的种子培育出来,日后若想向天下百姓售卖稻种,只有那几顷地是远远不够的。少不得还需要旁人来协助种稻种。

  林鸿瞬间便明白过来:谢陛下恩典!下官今日便回去同祖父商议。卖稻谷和稻种的差别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萧彧点头:有劳林大人费心了,地要连在一块儿。

  下官明白!

  林鸿离开之后,裴凛之笑着说:没想到还挺顺利。

  萧彧说:有利可图,自然顺利。但他若是知道将来我打算没收他家田产分发给穷人,你说他会是什么态度?

  裴凛之诧异道:陛下是要均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