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35)(1 / 2)





  也该准备盖新房子,来了人,就得安排住处,总不能睡在露天地里,而且冬天也快来了。

  水利还没完工,还在继续修着。萧彧已经在安排人重新盖房子了,这一次是在老房子的另一边继续修,而且修的还是两层楼,这是为了节约土地面积,楼板用木板搭建。

  每个房间前后隔开,如果是一家子,就一家住两个隔间,如果是单身,可以两个人或者四个人住两个隔间。

  日后若是有人攒下钱,可以另外再修房子搬出去。

  这次房子建得非常迅速,用的是自家烧的青砖和石灰,木头是去州城买的,瓦片是跟瓦当铺子买的,都是现成的,备料没怎么费时间。

  前后花了一个来月,房子就完全盖好了,除了与老房子并排的一排,还在边上呈直角的角度又修了一排,加起来共有二十八间房子,也就是说,至少可以容纳上百个人住下。

  萧彧的房子落成之后,吴兴义家也开始修房子了,还是在他家旧宅的原址上修,他家两个儿子,一共修了五间大瓦房,两个儿子要是成了亲,就都有房子住。

  萧彧家又修了那么多的新房,村民羡慕归羡慕,但也心服口服,毕竟萧郎君和裴郎君本事大,赚得多,托他的福,村里不少人也跟着挣了钱。但吴兴义家修房子,实在叫人艳羡,都是一起打渔采珠的,他们为啥就命那么好呢,真是因祸得福,时也命也。

  吴兴义家能修房子,其实还是亏了当初萧彧的一句承诺,萧彧用了他们家老房子的土砖盖了纸坊,承诺以后给他青砖盖房子,这就省了一大笔开支,只需要买材料,出人工费就好了。萧彧给他们一家五口都发了工钱,开销又小,所以攒起来还是挺容易的。

  水利工程从七月一直修到十一月,崖州都入了秋,才完全竣工。水渠在白沙村的稻田之间纵横交错,尽量保证每块田都能够与沟渠连接。溪流也挖深挖宽了不少,如果碰到大雨和洪水,就能够尽快将水导入海中。

  工程结束后没几天,闵翀的船再次顺利返航。这一次比上次去的时间更长一点,去广州府收粮花了一些时间,买人的时候也花了不少时间。能这么快到家,还多亏季风转向了,他们顺风而下,速度要快上不少。

  萧彧得到消息,便飞奔着去海滩上迎接。船上的人陆陆续续从船上下来,有老人也有小孩,更多的则是青壮年,人数还不少,怕是已经过百了。这些人算不上衣衫褴褛,但也蓬头垢面,面带菜色,神色委顿,想来是不习惯海上的颠簸,一上岸,不少人就一屁股坐在了海滩上,总算是踏实了。

  闵翀早就下来了,他大声说:刚下船的人都过来这里集中排队,认识一下,这位便是你们的家主萧郎君。

  萧彧站在闵翀和裴凛之中间,和颜悦色地说:欢迎你们来到崖州,一路颠簸,大家辛苦了。我姓萧,你们可以管我叫萧郎君。以后,你们就把这里当成家吧。算起来,我们还是同乡,我是去年从建业过来的。初时以为会不适应崖州的气候环境,但时间一长,还是慢慢适应了,除了热了点,崖州还挺好,至少不用担心饿肚子,冬天也不会冻死人。

  几句话,就将一群原本心怀忐忑的人说得放了心,这位有着熟悉口音的俊美少年的话说得不错,崖州虽然偏远穷苦,自古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至少不用担心会冻死人,这里天气这么暖和,没有粮食也有野菜充饥,肯定饿不死人。

  知道这位年轻的萧郎君就是自己的主人,而且还是同乡,不由得更加生出了好感,没准如那个叫吉山的少年所说,萧郎君是天底下最仁慈的人。

  萧彧说:大家坐了这么久的船,想必已经非常疲惫了。都赶紧回去吧,我已经让人在做饭了,吃饱了洗个澡再好好休息两日,熟悉一下新环境,我再给各位安排事做。

  闵翀说:吉山,你领大家回去。他安排完,从包裹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萧彧,这是名册和卖身契,所有人都签字画押了,就等你签字画押了。名册上各人擅长什么也都写在上头,你自己看着办吧。

  萧彧接过来,笑眯眯地说:谢谢闵当家,闵当家办事就是这么靠谱。

  闵翀将手里的包袱扔给裴凛之:这次卖粮买人后剩下的银两,你们清点一下。说完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

  裴凛之抓住那个沉甸甸的包袱,脸色不是很好看,最近这姓闵的风头出得太旺了,莫名叫人不爽。

  萧彧笑呵呵地说:辛苦闵当家了,赶紧回去好好休息。

  闵翀摆摆手,然后背着手一摇一晃地走了,那步伐相当地自得。

  萧彧抓过裴凛之手里的包袱掂了一下:真沉!这得有多少银子啊?

  裴凛之面无表情地说:恭喜郎君,既赚了钱,又添了人手。

  萧彧笑着搓搓手:对啊,最近真是时来运转,感觉终于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裴凛之好奇地问:何谓小康?

  萧彧想了想:小康就是指某种生活状态,家里有房子,仓里有粮,锅里有肉,手里有闲钱,还有马当代步工具。

  那郎君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准了。裴凛之说。

  萧彧嘻嘻笑:真是,已经小康了。凛之,我说了吧,只要踏实肯干,想当个富翁还是不难的。

  裴凛之露出无奈又宠溺的笑容:对郎君来说自然不难,但是对普通人来说,真是相当不易的。

  萧彧抬抬眉,点头认可:也是。毕竟别人没有自己这样的外挂啊,还有一个保驾护航的裴凛之陪在身边。

  他们回到家,吉山正目瞪口呆地站在新房子前,这才离开多久,郎君居然就盖了这么多的新房子,见到他回来,急忙跑过来:郎君,这是咱家的房子吗?

  萧彧说:对,就是你们离开后修的,给新来的这些人住的。我先看看名册,应该怎么分配。

  那群人都站在在院子里等着被安排,此刻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他们从村西口进来,看见清一色茅草屋,心里哇凉哇凉的,这地方怎么这么穷啊,连一家盖瓦房的都没有。

  等到了村东看见青砖大瓦房的时候,顿时便生出了希望,这应就是主家的房子了吧。结果还真是的,众人心里的不安终于消散了,主人家还是很有实力的。

  现在家主告诉他们,这两座崭新的青砖楼房是给他们准备的住处,自然都无比欣喜和期待,不用住茅草房了。

  裴凛之给萧彧搬了张桌子,吉海连忙端来了凳子:郎君请坐。

  萧彧便在桌边坐下来,翻看着名册,说:我现在点名跟大家熟悉一下,一会儿点到名的,要是有家人的,就一起出来。好,第一个,徐江。

  徐江站了出来,是一个三十左右的精瘦汉子,他还带了一个老母和一个十来岁的女儿,萧彧问:你是个篾匠?

  徐江点头:对,我会做一些篾活。

  萧彧问:都会编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