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593章:徐家笔记(2 / 2)


我们得先普及一下地层的几个概念:考古学家将没有人类活动过的原始地层叫作「生土」,生土往往是因为风化、洪水等自然现象形成的,颜色单一,质地一致,非常容易辨别。

因为人类各种活动形成的大小土层叫作「文化层」,也叫「熟土」。文化层往往比较复杂,里面通常会留有非常多的人类活动的残存痕迹。而对于一-些建筑物,古人往往会将这些建筑的土层夯实,让它们变得更加坚实,这就是所谓的「夯土层」。

不同的土层,它们的土质、土色还有夹带的遗存都是不一样的。洛阳铲可以方便地将这些泥土取出,然后我们只需要观察这些土芯的颜色、包含物、颗粒物结构,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是没有经过人为干预的原始土,哪些是经过处理的房屋、墓葬了。

说回秦陵,考古队这第一铲下去,就发现了问题。在封土下面,果然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夯土。这说明在结构粗糙的封土里边,还有一组紧致的夯土建筑。

后来经过详尽的考古勘探,考古队发现,在封土之下,还掩埋这一座高约30米的九层高楼!整座高楼上窄下宽,一共分为九级,台阶.上还有木结构的、屋面上覆盖着瓦的建筑。

高楼的顶部,与封土表面仅相差1米左右。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像极了中描绘的「九层妖塔」?

会揭穿一些习以为常的误导认知。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当时有防腐方法,入殓棺椁后,棺外套椁,棺与椁之间,椁与椁之间都有间距,密闭后是可以隔绝空气的,密闭后气味是不会散发出来的。

要真的是“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味”,恐怕李斯他们也满不住什么了,其他跟随始皇帝的官员也不会那么糊涂被骗。

尸身和鮑鱼放在一起遮盖气味并不可信,因为古代已用冰厨防腐,秦朝有冰箱鉴,《吴越春秋》记载“勾践出巡,休息食宿于冰厨。”

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防腐。李斯他们完全可以采用冰鉴防腐的方法,因为要真的是“上辒车臭,乃诏一石鲍鱼,以乱其味”,李斯他们就真满不住什么了。

一个墓葬的保存,其实最紧要的就是最开始的几十年。

过了这-一阶段,如果随葬品保存较好的话,它们大概率会保存数百年甚至千年。

原因很简单,此时墓葬内的氧气已经消耗殆尽,细菌的作用越来越微弱,整个墓葬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微环境」。

现在你大动干戈地把墓葬打开,原来「微环境」的平衡被打破,随葬品可能立马会被毁坏。

这样的教训,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生。

马王堆汉墓就有这么个传闻,据说当时考古学家挖到了一个漆鼎,揭开盖子后,里面赫然漂着几片藕片。

可取出没多久,在众目睽睽下,这些藕片居然消失了!

这可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实际情况是,藕片被取出后,原先在缺氧环境中的它接触到了新鲜空气,立马氧化了。

……

徐海闭着眼睛,这本《笔记》和电视剧《盗墓笔记》差不多。

不排除徐家祖宗,之前有下过墓的存在,可这一切,又代表了什么?

“徐海,我是韩笑。”

徐海的电话响起,第一时间便接通,但是听到对方的话后,徐海便沉默了起来,

“怎么不说话?是不是很好奇我为何要打电话给你?”